嫩江公安紧急止付70万!电诈套路大揭秘
嫩江公安紧急止付70万!电诈套路大揭秘
2024年10月,黑龙江省嫩江市发生一起重大电信诈骗案件,涉案金额高达70万元。面对如此巨额的诈骗案件,嫩江市公安局刑侦大队迅速反应,通过精准研判和快速行动,成功保护性止付了被骗资金,避免了群众的财产损失。
案件经过:70万元止付行动
10月15日,嫩江市民李某接到一通自称是“某电商平台客服”的电话,称其购买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需要进行退款理赔。在诈骗分子的诱导下,李某按照对方要求下载了一款名为“XX会议”的APP,并在该平台上与所谓的“客服”进行屏幕共享。
诈骗分子通过屏幕共享获取了李某的银行账户信息,并诱使其输入所谓的“验证码”。然而,这个所谓的“验证码”实际上是银行转账密码。在发现资金被转出后,李某立即向嫩江市公安局报案。
接到报案后,嫩江市公安局刑侦大队立即启动电信诈骗应急处置机制。办案民警迅速对涉案账户进行分析研判,发现资金已被转入多个下级账户。时间紧迫,民警立即通过公安部电信诈骗案件侦办平台对涉案账户进行紧急止付操作。
经过紧张的30分钟操作,民警成功止付涉案资金70万元。随后,嫩江市公安局继续对涉案账户进行深度分析,成功冻结多个涉案账户,为后续案件侦破奠定了基础。
电信诈骗手法揭秘
这起案件中,诈骗分子使用的是典型的“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诈骗手法。根据公安部发布的数据,这种诈骗类型在2023年发案占比达13.2%,是当前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之一。
诈骗分子通常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受害人的购物信息,然后冒充电商平台或物流客服,以商品质量问题、快递丢失需要理赔等理由联系受害人。在获取信任后,诈骗分子会诱导受害人下载特定的聊天或会议软件,并通过屏幕共享功能获取银行账户信息和密码,最终完成资金转移。
法律支撑: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2022年9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该法明确了电信网络诈骗的定义和打击治理范围,规定了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原则和职责分工。
根据该法,公安机关牵头负责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金融、电信、网信、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依照职责履行监管主体责任。同时,电信业务经营者、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互联网服务提供者承担风险防控责任,需要建立反电信网络诈骗内部控制机制和安全责任制度。
提高防范意识,远离电信诈骗
嫩江市公安局此次成功止付70万元电信诈骗案件,不仅展现了警方在打击电信诈骗方面的专业能力和快速反应机制,也提醒我们电信诈骗就在身边,防范意识不可松懈。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轻信陌生来电,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特别是银行账户信息和密码。如遇可疑情况,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电信网络诈骗是可防性犯罪,事后打击不如事先防范,快破案不如不发案,多追赃不如不受骗。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防范意识,让电信诈骗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