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专家解读:V2X技术如何重塑未来出行?
清华大学专家解读:V2X技术如何重塑未来出行?
2024年10月,宝马集团与清华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成立“清华-宝马中国可持续发展与出行创新联合研究院”。这一合作聚焦于电芯安全技术、动力电池回收、人工智能、“车路云一体化”(V2X)等尖端领域,标志着双方在前沿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迈入新阶段。
作为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以及国家863项目“智能车路协同关键技术研究”首席专家,姚丹亚教授指出,V2X技术是实现无人驾驶的关键。早在2009年,他就带领团队提出车路协同理论,并承担了科技部相关研究项目,验证了C-V2X技术在提升车辆安全和改善交通效率方面的独特优势。
V2X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其“超视距”感知能力。通过车与车(V2V)、车与路(V2I)、车与人(V2P)以及车与网络(V2N)的全方位连接,V2X能够突破传统传感器的视距限制,实现对周围环境的全方位感知。这种能力在复杂交通场景中尤为重要,例如在视线受阻的交叉路口,V2X可以提前预警潜在的碰撞风险,显著提升行车安全。
在实际应用方面,V2X技术已经展现出巨大的商业价值。以卡尔动力为例,该公司在鄂尔多斯市成功实施了L4级自动驾驶编队货运项目,通过车路云一体化调度平台,实现了车队的智能调度和协同控制。该项目不仅将单车单日运输效率提升了10%,还使能源费用降低了20%。截至2024年10月,卡尔动力自动驾驶编队运营里程已突破850万公里,货运量达到6000万吨公里,成为V2X技术商业化应用的典范。
尽管V2X技术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其大规模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清华大学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克强院士指出,当前车路云一体化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系统建设分散、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此外,路侧覆盖率和车载渗透率不足也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
为推动V2X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于2024年年初印发《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了20个试点城市。这一举措旨在通过政府引导,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展望未来,V2X技术将深刻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它不仅能够提升交通效率和安全性,还将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重要支撑。随着5G通信技术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的发展,V2X技术将实现更精准的数据传输和更智能的决策支持,为实现零事故、零拥堵的交通愿景奠定基础。
正如姚丹亚教授所言,V2X技术的发展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应携手合作,共同解决技术标准、数据安全、商业模式等关键问题,推动V2X技术从试点走向规模商用,最终实现智慧出行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