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接诉即办”:新技术提升城市安全的创新实践
北京“接诉即办”:新技术提升城市安全的创新实践
“接诉即办”:北京城市治理的创新实践
2019年以来,北京市创新推进“接诉即办”改革,探索形成了以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之路。近6年来共受理了1.5亿件市民诉求,解决率、满意率均达到97%。这一模式不仅打破了传统科层制的弊端,还实现了多元主体高效协同、资源快速整合和应急反应迅速的目标。
新技术赋能城市安全治理
在城市安全领域,北京广泛应用了多种新兴技术,构建起智能化、立体化的安全防控体系。
智能监控系统全覆盖
通过高清晰摄像头和传感器实时收集数据,实现对城市公共区域的全面监控。结合人工智能分析,可及时预警潜在安全威胁,提高应急响应能力。例如,在重点区域和交通枢纽,智能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人流密度,预防踩踏等安全事件。
物联网监测基础设施
利用传感器网络监测城市基础设施状态,如桥梁、隧道和供水系统,提前发现异常并预防事故。同时,在火灾或自然灾害中提供实时数据支持,指导救援行动。例如,北京市在老旧社区改造中,广泛安装了物联网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房屋安全状况。
5G通信提升指挥效率
5G技术为城市安全提供低延迟、高速度的网络支撑,确保视频传输和远程控制的实时性。在紧急情况下,5G能快速传递现场信息,提升指挥调度效率。例如,在大型活动安保中,5G网络支持下的实时视频传输,让指挥中心能够及时掌握现场动态。
“接诉即办”与新技术的融合创新
“接诉即办”与新技术的结合,开创了城市安全治理的新模式。
“网络+网格”机制全面监控城市运行安全风险
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实现对城市安全风险的全方位监控。例如,北京市在重点区域建立了网格化管理机制,结合物联网监测数据,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置安全隐患。
“技术+组织”机制实现快速响应
依托智能化技术,优化了应急响应流程。例如,当智能监控系统发现异常情况时,能够立即通过5G网络将信息传递给相关部门,实现快速处置。
“平台+主体”机制促进协同应对
通过智慧城市平台,整合交通、能源和公共安全等多领域数据,实现跨部门协作与资源优化配置。例如,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各部门能够通过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指挥。
“线上+线下”机制保障动态管理
结合线上监测和线下巡查,实现对城市安全的动态管理。例如,北京市在老旧小区改造中,通过线上监测系统和线下巡查队伍的配合,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创新模式的成效与推广价值
“接诉即办”与新技术的融合,不仅提升了城市安全治理水平,还推动了城市治理现代化进程。这种模式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本的理念,通过科技赋能,实现了更精准、更高效的城市管理。未来,这一创新模式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为更多城市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北京通过“接诉即办”改革,探索出了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科技赋能的城市治理新路径,为建设安全、便捷、智慧的城市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