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门诊预交金,医院管理迎来大变局!
取消门诊预交金,医院管理迎来大变局!
2025年3月起,全国公立医疗机构将取消门诊预交金,并将住院预交金降至同病种医保患者个人自付的平均水平。这一政策调整旨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升就医体验。
政策背景与主要内容
预交金制度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衷是减少患者排队次数、缩短缴费等候时间。但近年来,这一制度带来的经济负担问题日益凸显。国家卫生健康委财务司司长刘魁表示,为了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得到更多便利的实惠,国家卫生健康委研究决定自2025年3月起,全国公立医疗机构取消门诊预交金、将住院预交金降至同病种医保患者个人自付的平均水平。
政策影响:患者与医院的双重变革
对患者而言,这一政策将显著减轻就医负担。患者在门诊就诊时无需预先支付费用,可直接进行诊疗,相关费用在诊疗结束后统一结算。住院预交金额度降至医保患者个人自付部分的平均值,显著减少患者的前期资金压力。
对医院来说,这一改革将带来财务管理的重大调整。医院需要完善财务系统,准确记录患者实际就诊和费用支出情况,避免出现重收费、漏收费等现象。门诊费用核算将由“先充值、再扣减”逐渐过渡为“先服务、后结算”,具体流程、票据管理、财务对账都需要升级与优化。
配套措施:全方位提升医疗服务
为配合预交金制度改革,国家卫生健康委还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
检验检查结果互认:2025年年内,地市范围医疗机构间检验检查结果互认项目将超过200项。从紧密型医联体互认入手,有序扩大互认机构和区域范围,逐步向市域、省域、区域和跨省互认推进。
健康乡村建设: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各地将继续落实已有政策,在巩固健康扶贫成果基础上,将健康乡村建设与业务工作、深化医改、爱国卫生运动等紧密结合。
托育服务发展:2025年我国将新增普惠性托位66万个,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支持社区嵌入式托育、用人单位办托、家庭托育点等多种服务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提供托育服务。
社会反响:普遍好评
政策公布后,引发广泛好评。网友普遍认为这是一项重大利好,尤其对经济困难家庭而言,大幅缓解了因预交金导致的就医难题。在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开展“先诊疗后付费”试点,取消诊前预存预交金的做法,建立完善院内账户余额原渠道退回机制和诊疗失信限制机制。
这一系列改革措施体现了医疗体系向更加公平、高效方向发展的趋势,不仅减轻了患者负担,也推动了医院管理的现代化进程,提升了全民健康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