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以地理优势赋能高质量发展
郑州:以地理优势赋能高质量发展
郑州,这座位于中国地理中心的城市,正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交通枢纽地位,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引擎。近年来,郑州充分发挥其地理优势,大力发展航空港经济,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培育新兴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枢纽地位持续升级
2025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郑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将郑州定位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这一升级不仅提升了郑州的国际化水平,更为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郑州拥有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交汇的区位优势。在此基础上,郑州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布局,构建“四港联动”体系,即航空港、高铁港、国际陆港和公路港的协同运作。这种多式联运的交通体系,使得郑州能够高效连接国内外市场,成为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节点。
航空港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
2013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国务院批复设立,成为中国首个国家级航空经济发展先行区。经过十年发展,这里已成为推动河南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数据显示,2023年,郑州航空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6%,5项经济指标同比增速均位居全省前列。
在产业布局方面,郑州航空港聚焦“五大定位”,建设“五大中心”,着力培育十大产业集群。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超聚变全球备件中心、龙芯中科中原总部基地相继投用,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实现整车下线,吉利专用车项目签约入驻,创维新能源汽车全球总部大楼建成投用。
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
为实现更大范围的协同发展,郑州积极建设都市圈,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根据规划,到2027年,郑州都市圈将形成1小时通勤圈,综合交通线网总里程达11万公里以上。届时,都市圈内将实现市市通双高铁、县县通双高速、乡乡通二级路、村村通4.5米以上硬化路。
在产业协同方面,郑州都市圈将培育形成23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12个世界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3~4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具体布局包括:向东的郑开汽车产业带,向西的郑洛新材料产业带、洛济焦高端石化产业带、洛平高端装备产业带,向南的许港精密制造产业带、郑漯现代食品产业带,向北的郑新高技术产业带、郑焦智造产业带。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依托交通枢纽优势和产业基础,郑州在低空经济、跨境电商等新兴领域持续发力。UU跑腿作为全国头部的同城即时配送企业,于2024年2月正式启动无人机业务,并在河南政府支持下,于5月18日成功举办了河南首批低空无人机物流配送航线启动仪式。
在跨境电商方面,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航空枢纽,不仅可快速运输人员和物资,还可作为空军的一个重要基地,在战时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也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航空枢纽,不仅可快速运输人员和物资,还可作为空军的一个重要基地,在战时发挥重要作用。
展望未来
从交通枢纽到产业高地,从单个城市到都市圈,郑州正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为区域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随着“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定位的落地,郑州必将在全球交通网络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为中部崛起和国家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