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流感高发!流感疫苗到底该不该打?
冬季流感高发!流感疫苗到底该不该打?
随着冬季的到来,流感病毒也进入了活跃期。许多家庭开始关注如何有效预防流感。流感疫苗作为预防流感的重要手段,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注射灭活或减毒的流感病毒株来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从而在遇到真实病毒时能够迅速识别并抵抗入侵。然而,关于流感疫苗是否应该接种,大家的看法不一。有人担心副作用,有人则认为这是保护家人免受流感侵害的有效方法。你对流感疫苗有什么看法呢?你的家庭是否已经做好了应对流感的准备?
流感疫苗的作用机制
流感疫苗通过含有当年度可能流行的流感病毒株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接种后大约需要两周时间,才能产生完整的保护力。由于流感病毒极易产生变异,几乎每年流行的病毒株都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每年接种疫苗以保持有效的保护力。
接种流感疫苗的必要性
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可降低感染风险和病情严重程度,特别是对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和慢性病患者)。研究显示,接种流感疫苗可以减少与流感相关的住院和死亡风险,对慢性疾病患者来说,可以防止病情恶化。此外,较高的接种率能够减缓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速度,降低聚集性疫情暴发风险。
流感疫苗的安全性
流感疫苗的安全性已得到长期验证,仅少数人可能出现轻微副作用,如接种部位红肿、发热等,通常几天内可自行缓解。疫苗在上市前都必须经过大规模的人体临床试验,确保安全有效之后才能获得批准上市。即使是对鸡蛋过敏的人群,也可以安心接种流感疫苗,因为现代生产工艺已经大大降低了鸡蛋蛋白的含量,通常不足以引起过敏反应。
特殊人群接种建议
- 6月龄至5岁儿童:儿童是流感高危人群,需要优先接种。首次接种时,应接种2剂次,间隔≥4周;如果2022-2023年度或以前接种过1剂次或以上流感疫苗,则接种1剂次。
- 60岁及以上老年人:老年人感染流感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较高,建议每年接种。
- 慢性病患者:慢性病患者感染流感后容易导致病情恶化,需要优先接种。
- 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容易接触流感病毒,需要优先接种以保护自己和患者。
- 孕妇:孕妇在孕期任一阶段均可接种灭活流感疫苗,接种后不仅可以保护孕妇,也可以通过胎盘抗体保护胎儿。
- 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由于6月龄以下婴儿不能接种流感疫苗,建议其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接种,以提供间接保护。
最新接种指南
2023-2024年度的流感疫苗接种指南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时间最好在每年10月份公费流感疫苗开打后尽快进行。对于18岁及以上人群,可以在一次接受免疫服务时,在两侧肢体分别接种灭活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18岁以下的人群,建议流感疫苗与新冠疫苗接种间隔仍大于14天。
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流感的传播风险,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建议大家及时接种流感疫苗,特别是高危人群,更应该优先接种。同时,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保持室内通风等,也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