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亚冬会:绿色办赛新典范
哈尔滨亚冬会:绿色办赛新典范
2025年2月7日,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盛大开幕。作为中国时隔18年后再次举办的亚冬会,本届赛事不仅规模空前,更以其独特的“绿色办赛”理念吸引了全球目光。从场馆改造到能源供应,从赛事运营到人才培养,哈尔滨亚冬会处处彰显着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大型体育赛事的绿色办赛树立了新标杆。
场馆改造:旧貌换新颜
走进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速滑馆,这座始建于1995年的老场馆焕然一新。为了服务亚冬会,场馆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屋面和外墙体加装保温材料,制冷系统增加热能回收装置,照明、采暖等设施全部更新换代。据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维修改造项目总工程师吴献介绍,这些改造措施大大提升了场馆的节能水平。
同样完成华丽转身的还有始建于1993年的哈尔滨冰球馆。这座曾是1996年第三届亚冬会主场馆的建筑,在制冷、除湿、照明、采暖、网络等功能上实现了全面提升,并通过了全部安全检测和比赛测试。
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本届亚冬会冰上项目5个场馆全部利用原有场馆及设施升级改造完成。亚冬会执委会运动员服务部环保专班负责人刘庆辉表示,改造过程中尽可能使用了铆钉结构或拼接结构,不使用胶黏剂,减少其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保证场馆的空气质量。
绿色能源:清洁供电新突破
本届亚冬会最引人注目的环保创举,莫过于首次实现比赛场馆及配套设施100%绿电供应。一改过去的燃煤、燃气等传统能源供电方式,全面使用绿色清洁能源,风能、太阳能等能源将在赛时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各个场馆,保障用电需求。
据统计,赛前,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实施了170项亚冬会配套电网补强工程,组建各比赛场馆工作专班,排查线路隐患,优化配电流程,力求高效节能。第九届亚冬会首批绿电交易以来,亚冬会绿电已交易11次,累计成交电量5676万千瓦时。
可持续发展:从赛事到产业
哈尔滨亚冬会的绿色办赛理念,不仅体现在场馆建设和能源使用上,更延伸到了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中。黑龙江省以此次亚冬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力度,研究制定深化体教融合的政策措施,做大后备人才“蓄水池”。
黑龙江省不断提升冰雪教育教学质量,已创建省级冰雪特色学校524所、全国冰雪运动特色学校250所。如哈尔滨体育学院设立冰雪运动学专业、冰雪舞蹈表演专业等,构建起中专、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黑河学院在全面布局冰雪课程体系的同时积极举办国际体育交流赛事;哈市阿城区金龙山中心学校自制滑雪器材,10余年坚持让学生全员参与校园越野滑雪运动;漠河市北极镇中心学校坚持开展冬季速滑、雪地足球系列特色课程等。
哈尔滨亚冬会的筹备过程不仅是一场体育盛宴的筹备,更是一次冰雪运动深度发展的新探索。它为全国冰雪运动的普及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让更多人感受到冰雪运动的魅力,助力全国的冰雪运动迈上新台阶。
绿色办赛:未来的方向
哈尔滨亚冬会的实践证明,大型体育赛事完全可以在保证精彩的同时,实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这种绿色办赛理念,不仅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更为全球体育赛事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正如国际奥委会官网所评价的那样,哈尔滨亚冬会不仅是一次体育盛会,更是一次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实践。它向世界展示了如何在举办大型活动的同时实现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的平衡,为其他有意举办类似活动的地方提供了宝贵经验。
随着全球对冬季运动和旅游兴趣的增长,哈尔滨举办的第九届亚冬会展示了如何在举办大型活动的同时实现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的平衡,为其他有意举办类似活动的地方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