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选》教你走出后悔情绪,重拾自信
《毛选》教你走出后悔情绪,重拾自信
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挫折,我们难免会感到后悔和自责。然而,《毛选》告诉我们,要从长远的战略角度看待问题,不要因为暂时的失败而丧失信心。通过接受过去的错误,放下对未来的过度担忧,并采取实际行动,我们可以逐步走出负面情绪,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与力量。记住,每一次后悔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让我们以更加开放和勇敢的心态,拥抱每一个当下。
接受错误,勇于面对
《毛选》中有一篇文章叫《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里面提到了许多问题,比如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等等。读的时候,我也会对照自身,其实里面的一些错误思想,我自己身上也有,例如主观主义,遇到问题时,不是冷静去分析,而是先自己胡思乱想;再比如平均主义,面对问题,平均发力,忘记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学会去抓主要矛盾。
其实纵观整套《毛选》,教员一直在批评错误观点,一直在纠错。我想问的是,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答案其实也简单,因为犯错误的成本很大。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可能感觉不到,因为忘记去拿快递,或者上班迟到了,这都芝麻绿豆的小事。只有在比较大的事情上,才能感觉到犯错误带来的危害,比如选了一个很差的伴侣,再比如在工作选择上的失误。但是,与战争和革命比起来,这也是个体身上的小事。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任何一个小问题,都可能变成一连串的大问题,然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有可能导致无数人的牺牲,甚至整个事业的失败。所以要警惕错误思想,需要一直纠正错误思想,才能尽可能避免犯大错,避免大的失败。
局部的失败是可以挽回的,积极调整,重新出发,都有可能,但大局的失败,绝对的失败,将不可挽回。战争也是一样的,局势瞬息万变,要求指挥员一直保持冷静,谨慎决策,但在关键选择上要坚定果敢。如果像我们普通人一样,遇事不决,冷汗直冒,那敌人可能早就打过来了。跳出来看,这都是把各种元素和数值推到最大值的选择,所以决策者必须要经验丰富,必须冷静,必须理性,避免一切低级失误。
那对应我们自己的生活,作为自己的决策者,我们该怎么做呢?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也会犯许多错误,而且一定会犯错误。重要的是什么呢?是我们有没有积极发现问题,积极调整和改错,有没有从这次错误或者失败中汲取教训,然后用正确的经验去指导下一次类似的行为。如果有,这次的错误,也许下次就不会犯,如果没有,相似的错误可能会一直犯。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人在类似的错误上面,每次都会栽跟头,这说明他走路但不看路;有的人栽一个跟头,之后会及时铺路,不再相似问题上吃亏,这说明他在保持观察,积极学习与复盘。复盘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不仅对我们学习帮助巨大,而且在成长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区分主次,抓住关键
当我们感到焦虑、迷茫、痛苦时,往往是分不清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把事情搞得一团乱遭。到底,我们应该怎么办?结合《矛盾论》,可以分为3步:
首先,要明白我们经历的迷茫、焦虑和痛苦本身就是矛盾的一种表现。接受矛盾的存在,不因为遇到问题而过度惊慌或自我否定。例如,当我们在职业发展中感到迷茫,不知道该选择稳定的工作还是追求充满挑战的新机会时,要认识到这种纠结是正常的,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可能面临类似的矛盾。
其次,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探究我们所面临的迷茫、焦虑和痛苦的独特原因。如果是工作上的压力导致焦虑,就要分析是工作任务过重、人际关系紧张,还是职业发展遇到瓶颈等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
最后,在众多矛盾中,找出起主导作用的主要矛盾。比如,当我们同时面临经济压力、家庭矛盾和健康问题时,要分析哪个问题是当前最紧迫、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如果经济压力是主要矛盾,那么就集中精力解决经济问题,通过提升职业技能增加收入、合理规划开支等方式来缓解压力。一旦主要矛盾得到解决,其他矛盾也可能随之缓解。
放下过去,专注当下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后悔是一种与悲伤、自责等负面情绪相关的复杂情感。研究表明,后悔不仅令人不悦,它还是不健康的。它会增加我们的压力,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破坏激素和免疫系统的平衡。
处理后悔情绪更为困难,因为其他负面情绪如自责、悲伤和无助都与之相关。后悔会增加我们的压力,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破坏激素和免疫系统的平衡。作为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的一名执业临床心理学家,我从事压力情绪的研究。通过这项工作,我帮助病人克服后悔情绪,继续他们的生活并成长。好消息是:后悔可以通过心理治疗(therapy)和循证策略(evidence-based strategies)等干预措施来克服。
一种“停滞感”
A ‘sense of stuckness’
体验后悔基本上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研究人员所说的行动途径
另一种是不行动途径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为做过的事而后悔,也可以为没有做过的事而后悔。研究表明,与行动相关的后悔,尽管痛苦,却能激励人们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继续前行。但与不行动相关的后悔——未完成的事情,失去的机会——更难弥补。这种后悔更可能导致抑郁、焦虑、“停滞感”以及一种渴望不知道可能的结局的感觉。
和其他负面情绪一样,逃避、否定或压制后悔情绪是没用的。从长远来看,这些方法只会增加负面情绪,延长你受负面情绪折磨的时间。人们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步骤来管理这些情绪,而不是停滞不前。
1)首先,接受你有这些情绪的事实
2)确定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3)允许自己从中学习
4)最后,释放它们,继续前行
你可以通过练习自我同情来帮助释放这些后悔的感觉。这意味着提醒你自己,你是人,你已经竭尽所能,你可以从过去的决定中学习和成长。对自己表现出这种同情可以帮助你接受并越过后悔的情绪。接受你有后悔的感觉并不意味着你喜欢这些感觉。这只是意味着你知道他们在那儿。它也有助于你识别所感受到的特定情绪。不要告诉自己“我感到很糟糕”,而要说“我感到后悔。”虽然听起来很简单,但语义上的差异会对情绪产生很大的影响。
接受、承认
和原谅自己
承认你的想法和感觉可以让你从强烈的负面情绪中解脱出来。在Jay的情况下,他可以提醒自己,他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相反,考虑到他当时所掌握的信息,他做出了他所能做的最好的决定,并且在相同的情况下,当时的人绝大多数也会做出同样的决定。这种察觉然后重构想法的方法有时被称为认知重估。以不同的方式看待这种情况可能有助于减少后悔情绪,并帮助你做未来的决定。原谅行动或没行动的自己是克服后悔的有力一步。这已经被形式化为一个常用的认知心理学模型:宽恕干预模型(REACH),这个模型要求人们回忆伤害(面对它),同情(保持友善和同情心),无私地给予宽恕(对自己),公开承认(分享它),然后保持宽恕和忠于这一决定。研究表明,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士使用这种模式工作6小时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
实践案例:从后悔中走出来
让我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说明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克服后悔情绪。
我的一个朋友——我们叫他“Jay”——90年代早期在纽约IBM工作。他是一名程序员,薪水很高。偶尔也会有竞争对手和初创企业联系Jay加入他们的公司。西雅图一家有趣但规模较小的机构给他提供了一份offer,但薪水微薄,而且工资包大部分都是公司股票。在与亲友商量之后,Jay拒绝了这个提议,并留在了IBM。从那以后他一直后悔。那个小公司就是微软。
Jay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错失机会”型后悔。他通过以下步骤逐步走出了这种情绪:
- 接受现实:他承认自己无法预知未来,当时的决定是基于当时的信息做出的
- 认知重评:他开始理解,即使重新选择,结果也可能完全不同
- 自我同情:他对自己说:“我是一个普通人,已经尽力了”
- 专注当下:他开始关注当前的工作和机会,而不是沉溺于过去的决定
最终,Jay不但接受了不知道会发生什么而带来的痛苦,而且还提醒了自己的逻辑依据在那时其实很合理。他对自己表现出了同情,对自己说话也很友善,就像他对所爱的人或亲密的朋友说话一样。练习这种自我同情让他建立起韧性(resilience),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并最终原谅自己。在做未来的决定时,Jay意识到尽可能多地获取机会信息的重要性。他强迫自己去了解这个领域的大人物。这样做可以让他克服后悔情绪,继续前进。新的机会来了。Jay目前受雇于另一家大型计算机工程公司,他做得很好,已经能从对过去决定的后悔情绪中走出来了。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走出后悔情绪的关键在于:
- 接受过去的决定无法改变
- 从经验中学习,避免重复同样的错误
- 培养自我同情,学会原谅自己
- 专注于当下,把握新的机会
正如《毛选》所教导的,面对错误和挫折,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性,通过总结经验来促进个人成长。同时,心理学的研究也告诉我们,通过认知重评和自我同情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克服后悔情绪。将这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就能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