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刑委会与法大刑司院成功举办“第二十条”专题研讨会
大成刑委会与法大刑司院成功举办“第二十条”专题研讨会
随着电影《第二十条》在全国热映,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条款再次引发社会各界热议。2024年2月26日下午,大成刑事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在北京成功举办"刑法第二十条"专题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律师等近140人齐聚一堂,围绕正当防卫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展开深入研讨。
在研讨会开幕式上,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刘艳红教授指出,电影《第二十条》引发的社会热议,凸显了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规定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存在的较大争议。她强调,各方应以严谨、务实的态度深入研究这一条款的法理基础与实践应用,为完善我国刑法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大成刑委会牵头人、北京办公室刑事组联合负责人娄秋琴律师表示,此次研讨会正当其时,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她期待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碰撞能形成一些规则,为实践中适用刑法第二十条提供指引。
研讨环节: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碰撞
研讨环节分为两个部分,多位专家学者和律师分享了他们的观点和经验。
中国政法大学顾永忠教授指出,正当防卫制度的讨论自上世纪起经久不息,但在理论探讨、立法推进及司法实践等方面存在认知偏差。他强调,分析和认定正当防卫时要以五个紧迫性为纲要:不法侵害的事实、及时制止的必要性、国家公权力的局限性、赋予公民防卫权利的必要性以及行为人在突发情况下的反应能力。
中国政法大学王平教授以《秋菊打官司》和《第二十条》两部影视作品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如何在特定环境与时代背景下正确处理不法侵害的问题。他指出,1997年《刑法》扩大了正当防卫范围,但因司法惯性阻力较大,切实适用和落实仍需过程和时机。
大成刑委会联合牵头人、济南办公室刑事组负责人王勇律师通过介绍一起亲办的正当防卫"反杀"案,指出实践中正当防卫适用难点之一就在于防卫限度条件的认定。他强调,司法裁判不只是理性,还应尊重民意,有温度和良知。
专家观点:激活正当防卫条款的路径
中国政法大学于冲教授认为,对于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应当以阶层化的思维从两个层次进行理解。一是功能论的视角,基于不同的时代观念和刑事政策考量;二是正当化根据的视角,只要满足第一个层次且不存在否定条件,均应承认其防卫成立。
中国政法大学杨绪峰副教授提出了激活正当防卫条款的数条进路,包括注重行为限度和结果限度的双重制约、反思实践中唯结果论的根本原因、量的防卫过当理论、特殊防卫的适用范围扩张等。
大成刑委会联合牵头人、郑州办公室刑事组负责人李红新律师建议在第二十条中增加"可能存在的现实、紧迫危险性",使得有些判决的裁判于法有据。他强调,法律人应有敬畏、责任和担当,才能真正让每一个公民感觉到公平正义。
互动环节:回应学生提问
在互动环节,大成刑委会理事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了回应。沈阳办公室赵庆杨律师谈到实践中公检法最困难的问题在于,客观事实能否通过证据被认定。他建议借鉴美国的《不退让法》,确定公民的防卫权界限。
西安办公室刑事组负责人赵叶红律师指出,长远稳定的公平正义实现,除了司法机关之外,还有赖于学界、律界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她认为,相关部门还可以通过联合出品更多促进相关问题解决的优秀影视作品来推动法治进步。
闭幕总结:激活正当防卫条款的关键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王志远教授在闭幕总结中指出,司法实践中的正当防卫条款仍然存在适用率低下的危险。其根本原因是,司法中的衡平权过度向制度制定者倾斜,而司法机关所享有的衡平权并不足够。要激活正当防卫条款的适用,关键是充分合理地给予司法人员以衡平权,激发司法人员适用该条款的主观能动性。
本次研讨会为推动正当防卫制度的准确适用留下了宝贵的知识成果。未来,大成刑委会将持续加强与中国政法大学等各高校的紧密合作,推动法学理论研究与实务双融双促,为中国刑事法律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