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客车成都启动飞机拆解项目,打造百亿级航空经济新引擎
空中客车成都启动飞机拆解项目,打造百亿级航空经济新引擎
8月29日,四川成都空中客车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迎来首架飞机拆解回收利用业务,标志着国内首个飞机拆解和循环利用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不仅填补了国内飞机拆解领域的空白,更将带动百亿级航空经济发展。
创新技术引领,实现90%回收利用率
飞机拆解循环利用产业是指将飞机拆除和分解后,对航电设备、发动机、起落架等零部件进行翻新、修复、再制造和检测认证,并作为二手航材进入国内和国际航材市场。自今年1月正式投运以来,服务中心先后取得了中国民航局、欧洲航空安全局、百慕大民航局、根西岛民航局和开曼群岛民航局维修许可证,可开展A320和A330的停放存储、维修和拆解回收业务。此外,欧航航材成都公司取得ASA100资质,可开展航材分销业务,为项目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空中客车全球执行副总裁、空客中国首席执行官徐岗表示,飞机拆解回收行业中,拆解回收率是一个重要指标。欧洲已经实现约90%,在中国,致力于实现更高的拆解回收率。服务中心需要整个生态链的支持,通过不断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与各合作伙伴构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培育更加成熟、更为优化的飞机资产处置生态系统。
江苏亨睿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是在这一合作模式下确定的碳纤维复材回收再利用的合作伙伴。“通过创新技术成功地实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高效分解和再利用,并将这项技术应用于飞机部件的回收。”亨睿碳纤维旗下碳中和公司总经理王智永介绍,此项技术首次应用于飞机拆解回收领域,将不断提高飞机材料的回收利用率至90%以上。
“链主”企业领飞,构建绿色航空循环产业链
如何探索航空产业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空客作为行业“链主”,正积极发挥引领作用,携手江苏亨睿等环保回收企业,共同探索并实践“旧飞机—拆解—回收利用—再制造”的绿色循环利用产业链。
据了解,循环利用产业链显著提升了飞机材料的回收利用率至90%以上(世界其他地区的回收率约在60%—70%),同时大幅降低了填埋处理的废弃物比例至5%以下,这不仅有效解决了废旧飞机处理难题,还促进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为成都乃至全国航空产业链末端领域填补了空白。
不仅如此,今年7月四川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简称“川维”)双流基地,也迎来了该公司首架飞机拆解项目,使其在航空维修领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拓展,发展为集“飞机维修、改装、拆解”等多项业务能力于一体的航空维修基地。
飞机拆解作为航空器资产价值全流程管控环节之一,将带动飞机维修、航空物流、航材交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衍生出10到15倍的产业规模,产业上下游需求潜力大。
目前,双流航空维修产业已经构建起涵盖航线维护、飞机定检、飞机大修、发动机大修、部附件维修、APU大修、客改货、拆解回收等关键环节的产业链,具备航空一站式维修能力。聚集空客、四川国际(发动机深度维修)、川航维修、Ameco等知名航空维修企业10余家,建成维修机库7个,2023年产业规模83.5亿元、同比增长40.3%,产业规模排名全国第四,成为四川航空维修产业主要承载地和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的重要保障基地。
未来展望:打造全球航空维修产业高地
据航空经济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双流将继续推动航空维修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力争到2027年,基本建成国产大飞机一站式维修基地、全球航空维修产业高地,推动到2030年航空维修产业规模达200亿元。
空中客车(成都)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布莱恩·阿格纽(Brian Agnew)表示,飞机拆解回收作为服务中心的核心业务之一,不仅是空中客车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探索,也是顺应中国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号召的举措。
该项目的启动不仅推动了航空维修、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还填补了国内飞机拆解领域的空白,有望带动百亿级航空经济。随着项目的深入发展,成都双流将有望成为全球重要的航空维修和循环利用中心,为我国航空产业的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