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尼克松访华国宴上的鲍鱼传奇:从历史珍馐到外交使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尼克松访华国宴上的鲍鱼传奇:从历史珍馐到外交使者

引用
网易
7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N84L93A0556B2DG.html
2.
https://www.sohu.com/a/825740822_122045701
3.
http://www.yiguanhaobao.com/cn/category/148
4.
http://www.yiguanhaobao.com/cn/category/24
5.
https://www.bbc.com/zhongwen/articles/clyj07pl381o/simp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7%BE%8E%E5%BB%BA%E4%BA%A4%E8%B0%88%E5%88%A4
7.
http://journal.crnews.net/ncpsczk/2024n/d9q/yy/964440_20240704100527.html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专机缓缓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这一刻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启了新的篇章。为了迎接这位来自大洋彼岸的客人,周恩来总理精心安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国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特意准备的1000公斤新鲜鲍鱼。

这批鲍鱼来自大连黄海深处,为了保证食材的新鲜,工作人员在寒冷的冬季破冰捕捞。这是鲍鱼首次以“国宴鲍”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不仅展现了中国的待客之道,更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深厚底蕴。

鲍鱼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鲍叔牙与管仲的友谊佳话“管鲍之交”中,就提到了鲍鱼。据记载,鲍叔牙人生有两大乐事:一为食盾鱼(即鲍鱼),二为饮玲珑。这种珍贵的海产,自那时起就与中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汉朝时期,鲍鱼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更被赋予了政治和军事的意义。《汉书·王莽传》记载,王莽在兵败回长安途中,因食用鲍鱼而缓解了疲劳和怒气,放弃了屠村的念头。《黄帝内经》中也有“以鲍鱼汁治血枯”的记载,展现了其在食疗方面的价值。

到了三国时期,鲍鱼的地位达到了新的高峰。《三国志》记载,曹操父子对鲍鱼情有独钟,权贵们的追捧使得鲍鱼身价倍增。《南史·褚彦回传》中提到,“江南无鳆鱼,或有间关得至者,一枚直数千钱”,足见其珍贵程度。

宋朝时期,鲍鱼的食用文化进一步发展。诗人创作了《鳆鱼行》,以七言三十六句的篇幅,详细描述了鲍鱼的历史、味道、价值和功效。诗中还介绍了鲍鱼的加工、制作、收藏方式,以及其明目养睛的药效和作为馈赠佳品的妙用。

明朝的《本草纲目》中,鲍鱼被赋予了更高的药用价值。“鲍鱼性平,味甘,咸,可明目补虚、清热滋阴、养血益胃、补肝肾”,因此被誉为“明目鱼”。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后,明成祖朱棣还专门用鲍鱼犒赏将士。

清朝时期,鲍鱼成为宫廷宴席上的顶级食材。康熙皇帝平定叛乱后,命御厨为每位将军煮鲍鱼庆功,鲍鱼因此被列为“上八珍”之首。宫廷中还发展出了“全鲍宴”,展现了鲍鱼烹饪的极致。

新中国成立后,鲍鱼继续在外交场合中扮演重要角色。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的国宴,就是鲍鱼登上国际舞台的标志性事件。2017年厦门金砖会议期间,南日鲍再次成为国宴食材,延续了这一传统。

鲍鱼不仅是一种食材,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见证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匠心。从古代帝王将相的餐桌,到现代国宴的主角,鲍鱼以其独特的魅力,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中国故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