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0万:中国抑郁症患者数量敲响心理健康警钟
5310万:中国抑郁症患者数量敲响心理健康警钟
最新研究显示,截至2021年,中国抑郁症患者已达5310万,焦虑症患者同样达到5310万。这一数字不仅反映了心理健康问题的严峻性,更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面临这样的挑战。
抑郁症,比我们想象的更普遍
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英国精神病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显示,从1990年到2021年,中国的抑郁症患者人数增加了54%,焦虑症患者增加了31.2%。更令人担忧的是,2019年新冠疫情暴发后,焦虑症的患病率出现了显著增长,2019年至2021年间,焦虑症患者人数增加了14.3%。
研究还发现,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患病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2021年,女性的抑郁症年龄标准化患病率为每10万人3543.4人,远高于男性的2222.6人;焦虑症的患病率同样呈现女性高于男性的趋势,分别为每10万人4380.9人和2632.8人。
从年龄分布来看,抑郁症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直到60-69岁年龄组才略有下降。而焦虑症则在青少年中患病率最高,15-19岁年龄组达到峰值。
什么是真正的抑郁症?
北京协和医院心理医学科医生指出,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大脑功能紊乱疾病,它不仅仅是情绪低落,而是涉及躯体、睡眠、饮食、思维、情感等多个方面的复杂疾病。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包括“三低”(心境低、动力低、兴趣低)和“三无”(无欲望、无价值、无意义)。
抑郁症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标准:
- 出现足够多的症状
- 持续足够长的时间(至少两周)
- 导致足够强的损害
- 排除其他原因
如何自评是否抑郁?
抑郁症的自评是一个重要的初步评估过程。你可以通过以下方面进行自我检查:
- 情绪评估:是否经常感到情绪低落、沮丧、悲伤,对以往喜欢的事物失去兴趣或乐趣。
- 持续时间:这种情绪低落是否持续了较长时间,且难以通过自我调节改善(两周以上)。
- 睡眠模式:是否出现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早醒等情况。
- 食欲改变:是否有食欲不振或食欲亢进的情况。
- 精力与疲劳:是否经常感到疲劳、乏力,即使休息后也无法缓解。
- 注意力与记忆力:是否明显下降。
- 社交变化:是否变得不爱运动、不爱社交。
如果发现自己存在抑郁倾向,应及时就医以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恰当的支持。
面对抑郁症,我们可以做什么?
专业求助:抑郁症是一种需要专业治疗的心理疾病,应尽快寻求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他们可以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保持健康生活习惯:
-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按时饮食。
- 适量运动:如散步、跑步等户外活动,有助于改善心情。
- 合理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
- 调整心态:
- 接纳情绪:允许自己有负面情绪,并尝试理解其背后的原因。
- 观察变化:记录每天的情绪状态,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应对方式。
-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 倾诉与社交:多与人交流,分享感受,避免孤立自己。
- 参与活动: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和兴趣小组,重建生活秩序。
- 其他辅助方法:
- 写日记:记录心情和想法,帮助理清思路。
- 听音乐:选择舒缓的音乐放松身心。
- 旅行:换个环境,让自己暂时脱离压力源。
抑郁症不是个人的失败,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面对的挑战。让我们以科学的态度看待抑郁症,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正面临这样的困扰,请记住,寻求帮助是勇敢的表现,而康复之路虽然艰难,但一定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