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璧山艾滋病防控:中老年人成重点人群,创新机制助力疫情控制
重庆璧山艾滋病防控:中老年人成重点人群,创新机制助力疫情控制
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重庆璧山区报告的现存活艾滋病病例数为1.2万例,其中50岁及以上中老年病例占比高达77.4%。这一数据反映出,艾滋病已悄然年轻化,中老年人群已成为艾滋病防控的重点人群。
重庆整体防控形势
重庆市艾滋病疫情总体处于低流行水平。2024年1-10月,全市新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6857例,较去年同期减少4.2%。在新报告病例中,性传播占比高达98.2%,80%的病例分布在中心城区和主城新区,50岁及以上中老年病例占比77.4%,男女性别比为2.3:1。
面对这一形势,重庆市采取了多项防控措施:
- 全市共设有艾滋病治疗定点医院80家,覆盖所有区县
- 设立艾滋病暴露预防用药门诊34家,覆盖31个区县
- 2024年已开展艾滋病检测1397.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35.2%
- 为13.3万名孕产妇提供艾滋病筛查,检测率达99.9%
同时,重庆市还打造了“青年爱不艾”项目,参与高校已达一半,培育防艾师资102人和志愿者近万人。各地还举行了系列宣传活动,如市健康教育所开展的重大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五进”活动,分别走进两江新区、渝北区、南岸区等地的10个社区。
璧山区防控措施
璧山区作为重庆市艾滋病防控的重点地区之一,积极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虽然璧山区的具体防控措施信息有限,但可以参考北碚区的创新做法,推测璧山区可能采取的措施。
北碚区创新构建了“四个三”工作体系,包括三支队伍、三级分类、三项会商和三大定位,有效提升了公共卫生管理水平。北碚区HIV检测覆盖率同比增加20.01%,提前达到市级目标任务。
璧山区可能采取的措施包括:
- 建立专职、兼职和监督协管三支监督队伍
- 对医疗机构实施“红黄绿”三档分类监督
- 落实区级、院内和科室三级会商制度
- 建立问题、任务、责任“三张清单”制度
面临的挑战
尽管防控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 中老年人群感染率持续上升,防控意识薄弱
- 部分高危人群检测覆盖率仍需提高
- 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依然存在
- 防控资源分配不均,部分区域防控能力不足
重庆市首席公共卫生专家吴国辉提醒,坚持每次性行为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在暴露于高危行为72小时内尽早使用阻断药,也可减少感染风险。有过高危性行为、共用注射器吸毒、怀疑接受过不安全输血的人等,要主动进行艾滋病检测。
未来展望
要有效遏制艾滋病疫情,需要政府、医疗机构、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应进一步加强以下工作:
- 扩大检测覆盖面,特别是针对中老年人群和高危人群
-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 完善患者关怀体系,减少社会歧视
- 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基层防控能力
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最终实现终结艾滋病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