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政府严防艾滋传播,多措并举保健康
重庆市政府严防艾滋传播,多措并举保健康
截至2024年10月,重庆市现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7.3万例,2024年1-10月新报告病例6857例,较去年同期减少4.2%。面对这一严峻形势,重庆市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控工作,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应对,旨在有效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和流行。
政府高度重视,完善防治政策
重庆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专班,统筹推动全市艾滋病防治工作。2023年11月,市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艾滋病防治质量年(2023—2025年)活动的通知》,要求高质量开展检测筛查,提高感染者早检测早发现水平。此外,市政府还印发了《重庆市公共卫生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强调实施艾滋病精准综合防治,将艾滋病传播控制在低流行态势。
多措并举,扩大检测覆盖面
重庆市通过多种途径扩大艾滋病检测覆盖面。2023年,全市按照“知情不拒绝”原则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1275.3万人次,较2022年同期增长93.6%,全人群HIV检测覆盖率39.7%。同时,疾控机构、综合医院、妇幼机构等咨询门诊为主动求询者提供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12.4万人次。此外,卫生健康、公安部门联合开展抓获涉黄涉毒人员艾滋病检测,2023年共检测4341人次,较2022年增加37.2%。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认知度
重庆市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普及。例如,九龙坡区在世界艾滋病日期间,组织辖区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开展大型宣传活动,通过义诊咨询、自愿检测、健康科普等方式,为居民发放各类防艾宣传资料1000余份,发放防艾宣传品500余份,免费HIV快速检测38人。此外,重庆市还通过官方网站和宣传教育网发布各类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度。
实施综合干预,遏制病毒传播
重庆市针对不同人群特点,积极探索更具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例如,在南川区,专家调研组建议加强部门联动与协作,推进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和监测检测,强化孕产妇及早检测和规范干预服务。同时,重庆市还设立了80家艾滋病治疗定点医院和34家艾滋病暴露预防用药门诊,所有区县具备艾滋病筛查检测和CD4检测能力。
注重治疗关怀,减轻患者负担
艾滋病患者可在各区县定点医院获取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并享受每年至少一次免费CD4细胞检测和病毒载量检测服务。此外,患者可在所在区县疾控中心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获得随访检测服务,包括每年一次免费CD4细胞检测(在治病人不重复检测)、结核检查和配偶检测服务。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其所生儿童可获得免费预防母婴传播相关服务。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纳入特殊疾病管理,需要长期门诊治疗的患者可申请特殊疾病病种,享受相应待遇。符合条件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还可申请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艾滋病感染儿童和致孤儿童可申请基本生活保障以及学费减免。
未来规划:全面启动艾滋病防治攻坚行动
2025年,重庆将全面启动艾滋病防治攻坚行动,推进重点地区防控行动,提高患者主动发现力度,并强化孕产妇及早检测和规范干预服务,实现消除母婴传播目标。同时,重庆市还将继续完善艾滋病检测网络,提高检测覆盖率,加强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进一步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和流行。
重庆市政府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有效控制了艾滋病的传播和流行,保障了全市人民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未来,随着艾滋病防治攻坚行动的全面启动,重庆市有望进一步降低艾滋病感染率,实现终结艾滋病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