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学生到动画导演:饺子用《哪吒》打破中国电影票房纪录
从医学生到动画导演:饺子用《哪吒》打破中国电影票房纪录
《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系列电影以50亿元的票房成绩,不仅打破了中国电影票房纪录,也让其导演饺子成为了中国电影界的新星。从一名医科大学毕业生成为动画导演,饺子用他的作品证明了中国电影导演确实应该迭代更新了!
弃医从“画”的选择
饺子的求学之路始于华西医科大学,这所学校的含金量不言而喻。然而,学医的繁忙和烧脑并没有阻挡他对动画的热爱。在医科大学上学期间,他就开始自学动画制作。毕业后,他没有选择进入医院实习,而是进入了一家广告公司工作。
然而,广告公司的工作并没有留住他。不久之后,他选择了辞职,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宅家创作生涯。在这三年里,他靠着母亲的退休金生活,遭受了不少冷言冷语,甚至被贴上了“啃老族”的标签。
“出道即巅峰”的突破
2008年,饺子的第一部动画作品问世。这部作品不仅在国内获得认可,还斩获了30多项国内外大奖,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他的看法。
饺子的厉害之处在于,他能够独立完成从编剧、导演到剪辑制作的全部工作。这种“一人就是一个团队”的能力,在动画制作领域尤为难得。
《哪吒》的成功密码
2015年,饺子开始筹备《哪吒》。面对这个已经被多次改编的经典IP,他选择了打破常规,对人物形象和剧情进行了大胆创新。哪吒不再是可爱的孩童,而是顶着烟熏妆的“熊孩子”;太乙真人则成了操着四川话的胖神仙。
电影的成功并非偶然。一个剧本就耗时两年,单是“山河社稷图”场景的建模就花了近4个月时间。每个小怪、每个士兵的表情都需要精心打磨,力求独特。
新时代的导演精神
《哪吒2》的成功不仅体现在票房上,更体现在观众的认可度上。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封神2》等其他作品的反响平平。这凸显了创新和年轻化的重要性。
饺子的成功故事证明,新一代导演正在用他们的创新精神和专业态度,为中国电影注入新的活力。正如他所说:“把每一部作品都当做最后一部去创作!”这种态度,或许正是新时代导演精神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