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胺餐具安全检测新标准出炉!选购使用指南来了
密胺餐具安全检测新标准出炉!选购使用指南来了
贵阳女孩小茜在一岁多时被确诊为淋巴性细胞白血病,医生怀疑这可能与她长期使用的"仿瓷碗"有关。这种看似普通的生活用品,竟然暗藏风险,引发了社会对密胺餐具安全性的广泛关注。
近日,国家发布了针对密胺餐具的最新安全检测标准,为消费者选购和使用提供了重要参考。这些标准主要包括GB 4806.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和QB/T 1999-1994《密胺塑料餐具》,涵盖了感官要求、总迁移量、高锰酸钾消耗量、重金属含量、脱色试验、三聚氰胺迁移量和特定迁移总量(以甲醛计)等多个关键指标。
然而,市场上的密胺餐具质量参差不齐。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抽检数据,2021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共抽检757批次密胺餐具,其中60批次不合格,整体合格率为92.1%。不合格原因主要包括耐污染性不达标、特定迁移总量限量超标、三聚氰胺特定迁移量超标以及标签标识信息不全等。
面对这样的市场状况,消费者在选购密胺餐具时需要格外谨慎。首先,要选择正规品牌,认准QS标志和执行标准QB1999-1994。其次,价格也是一个重要参考因素,一般脲醛树脂价格低于甲醛树脂,正规仿瓷碗价格在10元以上,如果价格过低则需警惕。此外,建议优先选择浅色系产品,避免购买颜色过于鲜艳的餐具,因为鲜艳的涂料可能存在重金属超标的风险。
在使用密胺餐具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由于密胺餐具不耐高温,在200℃的热油下放置10分钟就会释放较多的三聚氰胺和甲醛,因此不要用于盛放超过120℃的高温食物,也不要使用微波炉加热。同时,避免长时间盛放酸性食物,因为酸性环境会促进甲醛的释放。清洗时应使用专用清洁剂,避免使用钢丝球等硬质刷具,以防刮伤表面。
河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金鹏表示,目前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原料制作生产面餐具的工艺较为成熟,属于热固性塑料,固化后在120℃以下是相对稳定的,既不溶也不熔。只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的质量合格的密胺树脂餐具,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几乎不会产生毒性,也不会释放有害物质。
但值得注意的是,密胺餐具的使用寿命一般为两到三年,出现裂纹、变色等老化现象时应及时更换。同时,存放时要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潮湿环境导致材质变质。
密胺餐具因其轻便、耐用、不易碎裂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家庭、学校、幼儿园及各类餐饮场所。但选购和使用时需谨慎,要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并注意使用条件,才能确保饮食安全。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密胺餐具市场的监管,提高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