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整合科学:立足生命科学,促进学科交叉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整合科学:立足生命科学,促进学科交叉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83890153_121124292

生命科学正处于与数学、物理、化学及信息科学深度交叉融合,共同发展,共同驱动的发展阶段,整合科学作为新型跨学科专业,应运而生。中山大学是最先开设该专业的国内高校之一,此外国内仅有北京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开设该专业。

专业简介

中山大学的整合科学专业于2023年设立,依托生命科学学院,联合数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学院和计算机学院共建,学制为4年,学位为理学学士学位。专业办学宗旨在于促进学科之间特别是生命科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深入交叉融合,实现数、理、化、生、信的整合;发挥中大校园文化的传统优势,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跨学科创新性科研人才。

整合科学专业由中山大学相关学院从事生命科学跨学科研究的优秀教师参与课程设计与教学,其中包括多名院士、国家高层次人才等。此外,专业所涉及的学院有广泛的校内外资源,可为本专业毕业生提供广泛支持。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既可以到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院系或研究单位继续深造,也可选择生物化学、生物信息学、生物数学、合成生物学等领域工作。


坐落在康乐园的新生命科学楼群,整合科学专业学生在此培养

专业特色

整合科学专业的整体教学目标可概括为“广学精研、知行并重”。即面对国际上对整合科学人才日益增加的需求,注重在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计算机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强调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及学生对相关交叉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和前沿研究的认识,在整合科学方面强化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科研能力的培养。

学校在大一新生军训期间,面向全校高中学习理科(新高考省份须选考物理)的学生(招生时有明确规定不能转专业者除外)进行二次遴选。一年级接受统一的数理化生基础知识训练,从二年级开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发展方向。整合科学的跨院系导师组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包括科研训练、技能提高课),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成长需要。

专业优势

整合科学专业由生命科学学院、数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学院、计算机学院共建,依托中山大学拥有鲜明优势的基础学科体系进行人才培养,包括:

  • 4个国家一流学科:生物学、生态学、数学、化学;
  • 5个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生物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
  • 5个国家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专业:生物科学、生态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
  • 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


设施齐全的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平台优势

整合科学专业依托中山大学全面的教学和科研平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包括:

  • 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1个国家二级博物馆;
  • 1个华南最大的超算中心;
  • 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
  • 广东黑石顶自然保护区生物学类野外实践教育基地等近20多个实习基地。

人才培养特色

  • 全新打造的整合科学课程体系;
  • 体现交叉学科特征的多个进阶课程模块选择;
  • 大班讲授+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
  • “1对1”的导师制和“1对N”跨专业导师组指导;
  • 体现以兴趣为中心的X课程选择模式。


丰富多彩的科学实践类活动(每年组织本科生参加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iGEM))

课程体系

整合科学专业通过全新设计的课程,采用模块化的培养方案设计模式,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实施大班讲授+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打好数理化生等理论基础的同时,注重不同学科的深度整合;在课程设计与教学中强调对科学深入而融会贯通的理解,引导学生具备主动性、批判性、全方位和跨学科的创新型思维,为数理化生及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发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

多学科交叉的课程模块设计

整合科学的培养方案通过优化专业课程,整合教学资源,降低整体所修学分(总学分140),给学生留出更多的自主空间,选修感兴趣的课程。

专业基础课

  • 高等数学
  • 线性代数
  • 概率与统计
  • 大学生物及实验
  • 大学化学及实验
  • 大学物理及实验
  • 新生研讨课

专业核心课

  • 整合生物化学
  • 整合细胞生物学
  • 整合遗传学
  • 综合实验课程I-III
  • 整合科学实践课I-II
  • 科研训练1-6

专业选修模块

  • 生命科学模块
  • 物理学模块
  • 化学模块
  • 数学模块
  • 计算机科学模块
  • 交叉学科模块
  • 科学素质培养模块
  • 荣誉课程

学生发展

(一)跨学科学习

整合科学专业特别设置了体现以兴趣为中心的X课程选择模式,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交叉学科的研修。学生可以自主选修不超过10个学分未列入本专业培养方案,由生命科学学院、物理学院、数学学院、化学学院、计算机学院、医学院等理、工、医科学院开设的专业课进行学习,获得学分之后计为本专业的选修课。


组织本科生参加国内顶级学术会议

(二)科研训练

为了满足同学们多样性的学习需求,本专业建立类似国外研究生的“实验室轮转制度”(rotation)。大一上开设新生研讨课,利用反转课堂模式启发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并指导学生了解中大理科的各实验室和老师。从大一到大三,学生们最多可以选择6个不同的实验室进行个性化学习,体验不同学科和专业的科研特色,寻找属于自己的志趣和研究方向。科研训练的导师将对学生们进行1对1指导,并根据学生的科研兴趣设计个性化培养方案。


新生研讨课上学生和老师的交流和讨论

(三)专业提升训练

整合科学专业充分尊重学生在课程修读、研究方向选择上的自主权,学生可各有所爱、各有所长、也可同向结伴而行。为了更好的促进朋辈相互激励、支持多元发展,整合科学专业将特别设置专业提升训练课程,以跨专业导师组的形式,组织学生们通过定期的读书会、讨论会、无导师学术午餐会、通过阅读和讨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特别设置的整合科学专业提升训练课程

寄语

贺雄雷院长(生命科学学院):
道法自然,借力人工智能,创造生命奇迹。

吴迪副院长(计算机学院):
整合科学专业融合了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学科,欢迎广大学子报考中大整合科学专业,共同探索跨学科知识的奥秘和美妙,感受学科交叉融合之美!

赵晓丹副院长(化学学院):
面向交叉、面向未来的整合科学利用数理化的知识认知和理解生命的奥妙,为同学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是培养国家优质人才新的根据地,是同学们大展宏图的好地方。

杨跃东教授(计算机学院):
培养科学计算新思维,建立科学研究新范式,探索生命科学奥秘。

马杰教授(物理学院):
突破学科间壁垒,搭建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间的桥梁。

张家军教授(数学学院):
数学是生物学的下一个显微镜,而生物学是数学的下一个物理学。

夏炜教授(化学学院):
整合科学:融会贯通,浑然天成。

黄军就教授(生命科学学院):
我们的整合科学专业将引导学生具备主动性、批判性、全方位和跨学科的创新型思维,培养在生物学领域具有数理化及信息技术的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

杨建华教授(生命科学学院):
科学的交叉融合,跨越思维和学科的边界,创造无限可能。

骆观正教授(生命科学学院):
面对知识的海洋,一个人穷其一生也只能坚守一片沙滩。但如果曾经在大海遨游过,也许就能从一粒沙子中看到整个世界。

张锐教授(生命科学学院):
整合科学是一门跨学科的领域,它融合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旨在解决复杂问题和推动创新;愿你在学习中培养综合思维,掌握多学科的核心概念,以及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它们。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