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华:从隐姓埋名到国之栋梁
黄旭华:从隐姓埋名到国之栋梁
2025年2月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这位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科学家,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中国的核潜艇事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国之栋梁。
隐姓埋名三十年,只为心中那份使命
1958年,对于黄旭华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他被秘密调往北京,加入到中国核潜艇研制工程中。为了保守国家机密,他从此隐姓埋名,开始了长达30年的“地下”生活。
在那个年代,核潜艇是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保障。然而,当时的中国在核潜艇领域完全是空白,既没有相关人才,也没有任何参考资料。面对这样的困境,黄旭华和他的团队只能从零开始,用最原始的方法进行研究。
他们通过搜集国外的零散报道,用算盘和计算尺计算数据,甚至用秤来称量设备,确保潜艇的重心和重量分布准确无误。在辽宁葫芦岛的艰苦环境中,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攻坚克难,创造中国核潜艇奇迹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这是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重大突破。从立项到研制成功,黄旭华和他的团队仅用了16年时间,而这个速度远超美、苏等先行国家。
在核潜艇研制过程中,黄旭华主持攻克了7项核心技术,包括核动力装置、水滴线型艇体、艇体结构、人工大气环境、水下通讯、惯性导航系统和发射装置。每一项技术的突破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智慧。
1988年4月,中国某新型核潜艇进行首次深潜试验。这次试验风险极高,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艇毁人亡。为了给团队信心,64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参加试验。他成为世界上首位亲自参与核潜艇深潜试验的总设计师,这一壮举不仅创造了世界纪录,更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责任与担当。
一生为国,无怨无悔
黄旭华的一生,是为国家奉献的一生。为了核潜艇事业,他付出了全部的青春和智慧,甚至牺牲了个人的幸福。30年间,他从未回家探亲,连父母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直到1987年,母亲才从一篇报告文学中得知,自己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国核潜艇之父”。
2019年,黄旭华被授予“共和国勋章”,2020年又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面对这些荣誉,他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常说:“这辈子没有虚度,我的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
黄旭华院士的一生,是为国奉献的一生。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家精神,什么是真正的爱国情怀。他的离去,是中国科技界的重大损失,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来人,为祖国的科技事业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