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专家教你正确使用皮肤外用药
复旦专家教你正确使用皮肤外用药
皮肤问题,尤其是湿疹等常见皮肤病,常常困扰着许多人。面对皮肤问题,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去药店随便抓一瓶药膏回来乱涂一通,但有时反倒弄巧成拙。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任药师李中东提醒大家,在使用皮肤外用药时,一定要遵医嘱,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
专家简介
李中东,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临床药学研究室副主任、硕士生导师。他主要从事新药药物动力学和临床药师实践及理论研究,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编写专业著作2部,具有丰富的临床药学经验。
皮肤外用药使用误区
李中东指出,很多人在使用皮肤外用药时存在一些误区,这些错误的做法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加重病情。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误区:
误区1:湿疹要保持皮肤干燥
恰恰相反,湿疹患者需要保持皮肤湿润。患湿疹的儿童存在皮肤屏障功能障碍,保湿是促进皮肤屏障恢复的关键。患者应规律使用保湿剂,每天使用多次,并在冬季使用加湿器保持室内湿度。
误区2:湿疹患者尽量少洗澡
过度清洗和长时间不洗澡都不正确。湿疹患者应每天洗一次澡,水温控制在27~30℃,每次不超过10分钟,使用无刺激性的沐浴产品。洗澡后3分钟内使用保湿剂锁住水分。
误区3:激素副作用大,湿疹千万不要用激素
外用糖皮质激素是湿疹的首选药物。虽然激素可能引起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副作用,但这些不良反应多由长期大剂量不合理使用造成。合理使用激素,针对病情、部位和年龄选择不同强度的激素软膏,可以发挥其强大抗炎作用,同时避免不良反应。
误区4:使用激素软膏后湿疹更容易复发
复发多数是因为没有规范治疗和其它诱发因素。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停药,必要时长期小量维持。
误区5:“纯植物”药膏更安全有效
“纯植物”药膏效果有限,且不一定安全。有些所谓“纯植物”药膏可能含有激素,盲目使用反而危害更大。
误区6:湿疹应配合使用抗生素
一般不需要,重度湿疹或继发感染者才需要。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增加湿疹患病率,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误区7:湿疹患者不能游泳
湿疹患者可以在经氯消毒的泳池中游泳,但游泳后应及时冲洗并使用保湿剂。
误区8:母乳可以治湿疹
外用母乳对湿疹无效,不应延误正规治疗。
误区9:服抗组胺药会有依赖性
抗组胺药没有依赖性,不会成瘾。儿童可选择西替利嗪滴度、扑尔敏等,成人可选择一代抗组胺药,使用有嗜睡作用的抗组胺药时,最好晚上睡前半小时到1小时服用。
误区10:过敏原检测阳性就一定是湿疹的病因
过敏原检测结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判断。特应性湿疹患者做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和血液查过敏原特异性IgE会显示出多种阳性反应,这些结果仅供参考,需要与实际食用后是否真正加重病情等病史综合判断,而且应以实际情况为准,目前认为查血液中食物IgG抗体对湿疹意义不。
“某康”、“某拉”通过生物波查几百种过敏原毫无依据。成人湿疹必要时可结合病史做斑贴试验查过敏原,确定后针对性避免。
误区11:湿疹需要忌食“发物”
多数湿疹与食物无关,不需要过度忌口。过度忌口可能导致营养不均衡,反而加重湿疹。除非明确某种食物过敏,否则不应刻意限制饮食。
误区12:通过治疗彻底根治湿疹
目前没有任何一种治疗能够绝对根治湿疹。湿疹的原因非常复杂,是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而诱发,但遗传体质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随体质的变化,对以往诱发湿疹的刺激不再过敏而自愈。尽管如此,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恰当的护理及合理使用药物能控制湿疹的病情和避免复发,可减轻湿疹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误区13:湿疹期间不能接触疫苗
需权衡利弊,重要的疫苗应及时接种。尽管接种疫苗后有可能会使湿疹加重,但发生率不高,且不严重,而一些重要的疫苗如果不及时接种,一旦感染有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这就需要权衡利弊,所以必须接触的疫苗还是应该按时接种(应咨询儿科医生),但需要接种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即可,如加重及时就诊。
正确使用皮肤外用药
为了确保皮肤外用药的效果,李中东建议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避免未经确诊随意使用药物:皮肤问题需要专业医生诊断,外用药同样需要慎用,治疗应严格遵循医生指导。
过敏体质者的初次用药测试:由于外用药可能导致过敏反应,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过敏性休克,对外用药的过敏反应应提前防范。如在使用外用药后局部皮肤或黏膜出现红斑、疹块、水疱、瘙痒或刺痛等过敏症状,需立即停用并求医。对于过敏体质人群,在首次使用任何外用药物时,建议在病变区域或手腕、小臂内侧少量试用,进行过敏性测试。
若无异常反应,可逐步增加使用量及范围;出现任何疑似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止使用。涂药技巧:涂抹药膏需要“做足功夫”。对于小面积皮损,建议使用指腹轻柔涂抹;而大面积皮损,则适宜用整个手掌涂抹。应将药物直接涂在受损皮肤上,并通过按摩促进药物吸收。小范围使用时,可将药膏先挤至受损区域或食指指腹上,再用手掌轻轻将药膏涂匀,并在皮损处进行轻柔按摩,扩展至皮损边缘外3~5mm,采用局部打圈的方式按摩,直到药膏完全吸收。
涂药顺序一般是躯干、上肢、下肢,或按疾病严重度逐步涂抹。药膏涂抹后应保持至少30分钟—2小时以上,以确保充分吸收。涂药剂量推荐:皮肤吸收药物的能力有限,故合适的涂药量显得尤为重要,过多或过少均不可取。量体裁衣,按需施药,找到那个“恰到好处”的量,才是关键。过量涂抹,除了增加药物通过受损皮肤吸收进入体内的风险,还可能导致药物浪费和经济负担。相反,由于担忧皮质激素药膏可能带来的副作用,一些患者实际使用的药量未达到治疗所需涂抹过少,会影响治疗的有效性。
有专家推荐使用指尖单位法(FTU)来判断药膏的适量,即使用与成人食指末节指腹长度相当的药膏量(约2.5~3cm),足以覆盖两个手掌大小的皮肤面积,大致占人体总体表面积的1%。涂药频次:涂药频次和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必须严格遵照医嘱或药品说明书指导进行。不要自行加减次数,也不宜长期涂抹(皮肤药物吸收存在饱和度问题)。外用溶液或洗剂可因挥发性而频繁使用,通常3小时一次;而酊剂和软膏由于作用持久,建议每天使用2至3次;激素类药膏则推荐每天2次,晚间使用效果更佳。
多种药物涂抹:在同一皮肤部位需同时使用超过一种外用药的情况下,为了确保药效,建议先使用一种药膏并等待大约2小时后再涂抹另一种,以保障药物有效发挥作用。如果受时间限制或病情较轻,至少应间隔30分钟。使用外用洗剂或油剂前,应先摇匀液体,先沾取适量涂于患处。头部使用时,先洗头,再涂药并轻轻按摩5至10分钟。
外用药的保存方法:外用药需按照说明书的储存指南进行保存。研究显示,温度每上升10°C,药物成分的化学反应速度便增加3至4倍。因此,强光和高温容易导致药物变质。常规外用药应保存于常温、避光、干燥及密闭环境。某些外用药则需冷藏,置于阴凉处或冰箱内。
对于开封但未用完的冷藏药物,使用后应立刻放回冷藏。需特别注意,冷藏药品不宜放置于冷冻环境,低温可能导致药物成分与溶剂分离,引发膏体乳化不均,或化学性质变化,有时还可能产生杂质,影响药物效力。
李中东强调,正确使用皮肤外用药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如果能牢记上述注意事项,并了解正确使用外用药,将大大提高治疗效果。请严格遵照医嘱使用药物,若出现不适,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