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鹤峰和武汉蔡甸:西红柿产业大丰收!
湖北鹤峰和武汉蔡甸:西红柿产业大丰收!
近日,湖北省鹤峰县岩屋冲村的450亩高山西红柿陆续成熟上市,农户们正忙着采摘、分拣、销售。与此同时,在武汉市蔡甸区张湾街道的生态园内,采用水培技术的小西红柿也迎来了丰收季。这两种不同的种植方式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高山上的“金果果”
在鹤峰县中营镇岩屋冲村,海拔1600米的高山上,450亩西红柿种植基地一片繁忙景象。农户们穿梭在田间地头,采摘、分拣、装箱,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岩屋冲村的地理环境得天独厚:气候湿润,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富含硒元素。这些自然条件为西红柿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环境。种植出来的西红柿个大饱满、酸甜可口,深受市场青睐。
当地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不仅提高了种植效率和质量,还带动了周边1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从最初的百余亩发展到现在的450亩,产量和效益逐年攀升。据合作社负责人汤碧山介绍,今年预计产量将突破100万斤,产值可达300余万元。
水培技术引领现代农业
在武汉市蔡甸区张湾街道的生态园内,一场科技与农业的完美融合正在上演。这里采用先进的水培技术种植西红柿,实现了全年不间断生产。
走进种植大棚,映入眼帘的是层层叠叠的水培管道,各种蔬菜郁郁葱葱。这里采用全封闭环境、人工光源、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完全脱离了传统农业对土壤和阳光的依赖。
据负责人周小兵介绍,目前种植有黄妃、千禧、绿宝石等多个品种的番茄,大小番茄共定植1.7万株。通过精准控制光照、温度、湿度和水肥,不仅保证了高品质,还实现了产量的大幅提升。近两个月产量约2.4万斤,综合平均亩产可达6-8吨,较普通小番茄产量提高30%左右。
水培种植的另一个优势是环保和安全。通过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循环系统,营养液可以循环使用,节约水资源。同时,避免了农药、化肥污染及重金属残留问题,生产出的西红柿可以直接食用。
两种模式的启示
鹤峰县的高山西红柿种植和蔡甸区的水培西红柿种植,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农业发展模式。前者依托自然环境优势,通过科学管理和品种改良提升效益;后者则借助现代科技,突破自然条件限制,实现高效生产。
两种模式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们的成功经验表明,无论是传统农业还是现代农业,只要不断创新和优化,都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