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智能制造:长三角经济新引擎
苏州智能制造:长三角经济新引擎
2023年,苏州实现生产总值2.46万亿元,同比增长4.6%,展现出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工业城市,苏州在智能制造领域持续发力,通过政策引导和产业创新,正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政策引领,打造智能制造新高地
近年来,苏州相继出台多项政策,为智能制造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苏州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应用 高水平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市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要突破3000亿元。同时,苏州还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制造业”的若干措施》,明确到2027年培育深度赋能制造业场景应用的垂直领域工业模型100个以上,打造“人工智能+制造业”标杆场景项目100个以上。
在新能源领域,苏州制定了《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目标是到2026年新能源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成为继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之后的第四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目前,苏州新能源产业已形成“6+1”体系,涵盖光伏、储能及动力电池、风电、智能电网、氢能、绿色低碳和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领域。
“人工智能+制造业”:制胜未来的融合之道
苏州在“人工智能+制造业”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据统计,苏州已集聚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2000家,其中规上企业378家,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在《中国城市人工智能发展指数报告(2023—2024)》中,苏州不仅跻身全国前五,更是前五城市中唯一优势人工智能企业比例超过60%的技术创新之城。
亨通集团作为苏州智能制造的标杆企业,其“AI+过程质量”预测系统在光棒生产中的应用,使质量预测正确率提升29%,报废损失率降低58%。东吴证券则开发出自研大模型,成为国内证券行业首个完成算法备案的券商。同程旅行打造的“程心”旅游行业专属大模型,也为“AI+文旅”提供了典型示范。
新能源产业:新增长极蓄势待发
2023年,苏州新能源产业产值达到7500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6.91%。目前,苏州已形成以光伏、储能及动力电池、风电、智能电网、氢能、绿色低碳和新能源汽车为主要支撑的“6+1”新能源产业体系。从区域分布看,新能源产业链企业主要集中在姑苏区、吴中区、吴江区及昆山市,其中吴江区汇聚了江苏亨通电力电缆有限公司、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等优势企业。
在产业投资方面,2024年前10个月,苏州新能源制造业产值规模同比增长超22%,达1073.7亿元,产业投资额达到176.49亿元,新兴产业投资总额占比超10%。随着《苏州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实施,苏州新能源产业正加速向万亿级产业集群迈进。
展望未来:长三角经济新引擎
苏州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不仅为自身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力,更为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人工智能+”和新能源产业的双轮驱动,苏州正朝着建设全球竞争力强的产业中心目标稳步前行。随着各项政策的深入实施和产业创新的持续推进,苏州必将成为引领长三角乃至全国智能制造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