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只此青绿》背后:中国绿的文化魅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只此青绿》背后:中国绿的文化魅力

引用
新浪网
12
来源
1.
https://news.sina.com.cn/zx/gj/2024-12-03/doc-incyezvp1402746.shtml
2.
https://wenyi.gmw.cn/2024-10/12/content_37608662.htm
3.
https://www.sohu.com/a/854485929_120991886
4.
https://wenyi.gmw.cn/2024-10/14/content_37612423.htm
5.
http://paper.people.com.cn/zgcsb/html/2024-10/21/content_26086513.htm
6.
https://www.sohu.com/a/815070086_121124646
7.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719/14/32242323_1129160156.shtml
8.
https://www.52hrtt.com/lsj/n/w/info/A1732590744606
9.
http://www.whcyzzs.cn/html/2024/1014/10582.shtml
10.
https://vivacolor.art/color/%E8%96%84%E8%8D%B7%E7%BB%BF
11.
https://vivacolor.art/blog/blog5
12.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002/07/73409704_1135538770.shtml

2022年央视春晚上,一曲《只此青绿》惊艳了全国观众。这部以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为灵感的舞蹈诗剧,不仅展现了绿色在中国美术史上的独特魅力,更重新唤起了人们对“中国绿”的关注。

01

《只此青绿》:从舞台到银幕的艺术盛宴

《只此青绿》的创作灵感源自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这幅长1191.5厘米、高51.5厘米的巨作,是中国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也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画作以青绿为主色调,描绘了连绵起伏的群山和浩渺的江河,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最高成就。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画中主色调“青绿”为视觉线索,通过“问篆”“初见”“唱丝”“听雨”“寻石”“习笔”“青绿”“淬墨”“苦思”“入画”十个章节,展现了《千里江山图》的创作过程。作品以独特的舞蹈语言,将画中的山水意境转化为舞台上的艺术呈现,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千年前的北宋,感受王希孟创作时的心路历程。

02

绿色: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绿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代表着生命、希望与和谐。《千里江山图》中所用的青绿色,正是这种文化象征的集中体现。

青绿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以石青、石绿等矿物质颜料为主要色彩。这种画法最早可追溯至隋唐时期,至北宋达到鼎盛。《千里江山图》作为大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采用了复杂的上色技法:先用淡墨勾勒山石轮廓,再用赭石打底,然后层层渲染石绿和石青,最后点苔完成。这种技法不仅展现了山川的雄伟壮丽,更体现了中国古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03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只此青绿》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对传统文化的忠实再现,更在于其对传统艺术的创新性表达。作品将古典舞蹈与现代舞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舞蹈语汇。同时,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舞台背景与演员的舞蹈动作完美融合,营造出亦真亦幻的视觉效果。

2024年,《只此青绿》推出电影版,以更加多元的艺术形式,将《千里江山图》的美学价值传递给更多观众。电影版不仅保留了舞台剧的精华,更通过镜头语言的运用,让观众得以近距离欣赏演员的表演细节,感受舞蹈艺术的魅力。

04

绿色文化的当代传承

《只此青绿》的成功,反映了中国绿色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它不仅是一部艺术作品,更是一次文化复兴的实践。通过现代艺术形式的演绎,古老的绿色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展现出中华民族对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追求。

从《千里江山图》到《只此青绿》,绿色在中国艺术中的地位从未改变。它不仅是色彩的呈现,更是文化精神的传承。在新时代,这种文化精神正以新的方式延续,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艺术创造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