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航天:火箭技术的新高度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航天:火箭技术的新高度

引用
小熊财经itbear
12
来源
1.
http://m.itbear.com.cn/html/2025-02/699221.html
2.
https://hb.dzwww.com/p/p6Omaxxex5.html
3.
https://m.163.com/dy/article/JNNCBPR20531TTYW.html
4.
https://www.cnsa.gov.cn/n6758968/n6758973/c10636480/content.html
5.
https://www.wchtc.net/xinwen/2024/show-3968.html
6.
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837208
7.
http://www.news.cn/milpro/20250106/dacc4f2ec3b44c0b9c07cb5e13472ed0/c.html
8.
https://www.spacechina.com/n25/n2014789/n2014804/c4247420/content.html
9.
https://www.zsnews.cn/news/index/view/cateid/37/id/742105.html
10.
http://www.news.cn/mrdx/2024-09/08/c_1310785967.htm
11.
http://www.news.cn/science/20250117/b04bb96b05d24b71871b75bdacd13e4c/c.html
12.
https://news.cctv.cn/2025/01/07/ARTILEaK5Ljmmq8p2kNHBIUY250107.shtml

2024年,中国航天以68次火箭发射的壮举,向世界展示了探索宇宙的坚定决心与非凡实力。在这一系列成就的背后,是中国航天人在火箭技术领域的持续创新和突破。

01

长征十二号:技术创新的典范

11月30日,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首飞,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等送入预定轨道。这款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在运载效率上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其技术突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国内首次采用4米级箭体直径

我国长征系列中型运载火箭一直沿用3.35米箭体直径。长征十二号首次将直径扩大到3.8米,这不仅意味着更大的结构空间,还能容纳更大规格的发动机和更多燃料,使火箭推力提升60%。

首次采用与液氧相容的冷氦增压技术

冷氦增压技术是通过高压低温氦气对贮箱进行增压。长征十二号创新性地将冷氦气瓶浸泡在液态氧中,利用低温高压下氦气密度大的特点,实现对煤油的高效增压。这种设计使所需氦气量减少,显著减轻了增压系统的结构重量。

国内首个应用铝锂合金的运载火箭

长征十二号二级贮箱采用了世界先进的第三代铝合金材料,这种材料具备高强度、轻质化、高刚度的特点。相比传统材料,结构重量减轻了10%-15%,抗拉强度提升28%,屈服强度提升50%。这一突破使火箭在保证承载能力的同时,实现了轻质化设计,进一步提升了运载效率。

02

深空探测:从月球到火星的跨越

在火箭技术不断突破的支撑下,中国深空探测任务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嫦娥工程按照既定规划稳步推进:2024年前后将发射“鹊桥”二号中继星和“嫦娥”六号探测器,实现月背采样返回;2026年前后发射“嫦娥”七号,开展月球南极资源勘查;2028年前后发射“嫦娥”八号,构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同时,我国正在分阶段建设“鹊桥”通导遥综合星座系统,为后续深空探测任务提供支持。

在火星探测方面,天问一号任务已获取大量科学数据,累计达2300GB。目前,环绕器仍在轨执行科学探测任务。天问二号小行星探测任务已进入正样研制阶段,计划于2025年前后通过一次发射实现近地小行星采样返回和主带彗星伴飞探测。

03

商业航天:新力量的崛起

2025年,中国航天将迎来新一轮发射高潮。多型新火箭将相继首飞,展现出中国商业航天的蓬勃发展态势。

  • 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将首飞,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提升至7吨。
  • 蓝箭航天的朱雀三号运载火箭采用4.5米直径设计,低轨运载能力达21.3吨。
  • 星河动力的智神星一号和谷神星二号将分别提供8吨和1.6吨的低轨运载能力。
  • 深蓝航天的星云一号和中科宇航的力箭二号也在加紧研制中。
  • 东方空间的引力二号火箭也计划在年内首飞。

这些新火箭不仅提升了中国整体的运载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大多采用了可重复使用设计,这将显著降低发射成本,提高发射效率,为中国航天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从长征系列的持续创新到商业火箭的蓬勃发展,从月球探测的稳步推进到火星探测的突破性进展,中国航天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迈向新的高度。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验的积累,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航天将在未来几年内取得更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人类探索宇宙作出更大贡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