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鄂湘皖四省抱团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崛起
赣鄂湘皖四省抱团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崛起
2025年新春伊始,赣鄂湘皖四省就吹响了重大项目建设的“冲锋号”。据统计,仅第一季度就有1534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高达6600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653.2亿元。这些项目涵盖了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四省协同发展的强劲势头。
区域协同,共下一盘棋
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赣鄂湘皖四省通过省会城市合作机制,不断深化区域协同。自2013年以来,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市先后签署《武汉共识》《长沙宣言》《合肥纲要》《南昌行动》等重要合作文件,推动区域合作向纵深发展。
科技创新是四省合作的重要领域。目前,中部地区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占全国比重分别达27.3%和17.8%。四省通过深化科技创新大走廊合作、组建长江中游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举措,持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据统计,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服务联盟已累计促成科技服务交易327笔,实现平台交易1.21亿元。
民生服务方面,四省推出28项重点合作事项,涵盖医疗保障、优质教育、养老服务、政务服务、公共卫生、司法援助、人才培养、警务合作、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等多个领域。其中,鄂湘赣三省还签订了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合作协议,首批纳入13项业务,通过“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模式,有效解决了群众异地办理不动产登记的难题。
交通互通方面,长江中游城市群正加快推进沿江高铁合武段建设,武穴至瑞昌过江通道、通城至修水至铜鼓高速公路等项目也已开工建设。同时,城市群还稳定运营“中三角”集装箱公共班轮航线,2024年计划开行达200航次,为湘鄂赣提供经济便捷的水上物流通道。
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四省共同推进长江及其主要支流、鄱阳湖、洞庭湖的综合治理,加强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湘赣两省推进两轮渌水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湘鄂两省签订长江流域(鄂湘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省际跨界断面水质明显改善。
旅游合作,未来可期
虽然目前赣鄂湘皖四省尚未推出专门的旅游联票,但其他地区的经验值得借鉴。例如,2024年5月,东北地区推出了首款高铁旅游计次票,包含沈阳、丹东、大连三地的旅游优惠。旅客持票可不限定具体车次,选择乘坐任意停靠相应区间的动车组列车二等座,且产品使用期限长达9天,让游客游玩时间更加从容。
此外,各地还推出了多种特色旅游列车。例如,新疆的“天山号”旅游专列,通过“车随人走,人玩车停”的方式,带领旅客游览喀纳斯、赛里木湖等景区;重庆的“全景东北”跨省旅游列车则将山海关、哈尔滨、敦化等多个景点串联起来,满足旅客“一路向北,游遍东北”的需求。
赣鄂湘皖四省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庐山、黄山、三峡、张家界等世界级景点。未来,四省有望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推出更多旅游合作项目,进一步提升区域旅游吸引力。
展望未来,前景广阔
赣鄂湘皖四省通过紧密合作,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省份共同推动区域一体化,促进资源共享和产业协同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化,长江中游城市群必将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