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融资余额破1.85万亿!后市怎么走?
A股融资余额破1.85万亿!后市怎么走?
12月4日,A股融资余额攀升至1.85万亿元,创下逾9年新高,仅次于2015年高峰期。这轮始于9月24日的上涨行情,不仅反映了投资者信心的显著增强,也折射出市场资金流向的重要变化。
融资余额攀升的市场背景
回顾这轮上涨行情,9月24日成为关键转折点。在此之前,A股融资余额一度下探至1.36万亿元的全年低点。然而,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的落地,市场情绪迅速回暖,融资余额开始快速攀升。10月8日,国庆假期后的首个交易日,融资余额即突破1.5万亿元大关;11月11日,更是突破1.8万亿元,显示出强劲的上涨势头。
从行业分布来看,融资资金呈现出明显的偏好特征。电子、非银金融、计算机、电力设备等板块成为资金流入的主要方向。个股方面,东方财富、中国平安、贵州茅台等蓝筹股融资余额居前,而仁东控股、灿芯股份等小市值股票的融资余额占比则显著上升。
融资余额增加的市场影响
融资余额的大幅增长,对A股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它显著提升了市场活跃度。数据显示,两融交易额占A股成交额的比例已升至9%左右,市场整体交投情绪持续高涨。另一方面,融资余额的增加也放大了市场波动。在杠杆资金的推动下,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助涨助跌特征,一旦市场情绪逆转,可能引发集中平仓,加大股价波动。
值得注意的是,这轮融资余额上涨主要由散户和游资主导。通过加杠杆的方式,这些资金推动了一批主题概念股和垃圾股的上涨,特别是在小市值板块表现得尤为明显。然而,这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随着小市值股票炒作升温,市场风险也在不断累积。
市场各方观点与未来展望
面对融资余额的快速上涨,市场各方态度谨慎。多位业内人士指出,虽然融资余额的增加反映了投资者对市场的乐观预期,但过高的杠杆水平也意味着市场存在过度投机的风险。一旦市场出现调整,高杠杆的投资者可能面临较大的亏损压力,甚至触发强制平仓,加剧市场波动。
从历史数据来看,融资余额超过1.8万亿元的交易日共66个,而此轮“924行情”就占据了18个。这一现象引发了市场对风险的担忧。有机构人士表示,“融资余额已升至近年来的高位,目前加杠杆投资小票存在巨大风险,一旦雪崩,伤害巨大。”
展望未来,市场普遍认为融资余额继续大幅增长的空间有限。渤海证券研报指出,随着市场走势逐渐明朗,预计两融余额将趋于平稳。格雷资产总经理张可兴也表示,“未来融资余额的趋势不会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因为目前中小市值的股票价格已经涨得离谱,这种炒作热度下,风险随时可能来临。”
投资建议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需要保持理性,审慎对待杠杆交易。虽然融资余额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信心的提升,但过高的杠杆水平也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建议投资者在参与融资融券交易前,充分评估自身的经济状况和财务能力,合理控制仓位,避免盲目追高。
总体来看,A股融资余额突破1.85万亿元,既体现了市场信心的恢复,也反映了资金对后市的积极预期。然而,在享受杠杆带来的收益的同时,投资者也需要时刻警惕风险,做好风险管理,以应对可能的市场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