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肇源段:人鸟共舞的生态画卷
松花江肇源段:人鸟共舞的生态画卷
在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的边缘,有一条清澈的江水从大兴安岭和长白山的怀抱中奔流而下,这就是松花江的源头之一——肇源段。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这里已成为数千只候鸟的安居之所,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地理环境:两江交汇的生态明珠
松花江肇源段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是松花江与嫩江的交汇处。这里汇聚了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和吉林长白山天池的水,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全长124公里的江段,年均径流量达377.7亿立方米,不仅为沿岸85.7万亩耕地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更孕育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这里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丰富的水资源和多样的自然景观,包括湿地、湖泊等,为各类动植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然而,几年前的这里,却因污染和过度开发而失去了往日的生机。
生态治理:重拳出击守护碧水清流
为了恢复松花江肇源段的生态环境,大庆市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自开展“清四乱”专项行动以来,累计整治河湖库“四乱”问题3.9万余个,其中松花江肇源段的整治成效尤为显著。据统计,江杜蒙至肇源段10年一遇洪水水位降低了约0.250.70米,肇源至肇东段则降低了0.150.40米。
在污染治理方面,大庆市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提升污水处理能力。2019年以来,沿江6个污水处理站相继建成,2020年生活污水提标改造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2023年,更是启动了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建设69.6公里雨污分流管线。同时,沿江4个乡镇、40个行政村的村级粪污收集点全部建设完成,实现了畜禽粪污收集全覆盖。
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方面,沿江乡镇建设了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集成配套示范区3.22万亩,推广防风节药喷头380套。对排污口安装监控摄像头,实现24小时自动化可视化监管,确保每一滴流入江中的水都符合环保标准。
生态恢复:珍稀物种重现江畔
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松花江肇源段再次成为了众多鸟类的安居之所。据观测,今年春季北归候鸟在该流域的停歇区不断扩大,鸟群种类和数量都有显著增加。除了常见的赤麻鸭和大雁,还出现了彩鹬、绿鹬等珍稀鸟类。
作为大型水边鸟类的苍鹭,对生存环境十分挑剔。如今,它们不仅在松花江面上觅食,更选择在这里筑巢繁殖。据林业部门预测,5月份将迎来繁殖高峰期,届时将有万余只苍鹭陆续飞来。
同样对水质要求极高的中华秋沙鸭也重返这片水域。这种被誉为“鸟类活化石”的珍稀物种,与鸳鸯、绿头鸭等和谐共处,成为了松花江肇源段生态恢复的最好见证。
人文景观:打造人水和谐的美好家园
为了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大庆市在松花江畔打造了国家AAA级西海湿地公园。公园规划面积达174.6公顷,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为各类水生生物创造了理想的栖息环境。
如今的松花江肇源段,水质稳定保持在Ⅱ-Ⅲ类,区域水资源总量充沛。珍稀鸟类的回归、鱼类资源的恢复,都昭示着这片水域正在重新焕发生机。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当地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努力。
展望未来:共绘生态和谐的美好愿景
松花江肇源段的生态治理,不仅改善了当地的自然环境,更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这里必将成为更多生物的安居之所,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正如清代康熙皇帝在游览三岔河时所作的诗句:“源分长白波流迅,支合乌江水势雄。”如今的松花江肇源段,正以其清澈的江水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续写着新的生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