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镜检查:发现并切除腺瘤性息肉!
结肠镜检查:发现并切除腺瘤性息肉!
在肠道健康领域,有一种看似普通的病变却暗藏风险,它就是腺瘤性息肉。这种息肉虽然属于良性肿瘤,但具有一定的癌变倾向,尤其是当它发展为进展期腺瘤时,癌变率可高达25.26%。幸运的是,通过现代医学技术,我们完全有能力在早期发现并处理这些潜在的“定时炸弹”。这其中,结肠镜检查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结肠镜检查:肠道健康的“火眼金睛”
结肠镜检查是目前诊断结直肠疾病最直接、最准确的方法。它通过一根柔软、可弯曲的光纤内窥镜,经肛门插入,直达结肠,医生可以直观地观察整个结肠和直肠的内部情况。如果发现异常病变,如腺瘤性息肉,还可以通过结肠镜直接进行活检或切除,真正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从数据看结肠镜检查的价值
一项发表于欧洲肿瘤医学协会(ESMO)的研究显示,在扬州市开展的大规模结直肠癌筛查项目中,通过血液多基因甲基化检测技术(常艾克®)初筛出的阳性人群,最终在结肠镜复查中发现了117例结直肠癌和806例进展期腺瘤。这些数据充分说明,结肠镜检查能够有效发现早期病变,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
专家建议: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筛查
根据《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2023)》,40-74岁人群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重点对象。考虑到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年龄特点,专家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5-10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对于有家族史、炎症性肠病等高危因素的人群,筛查年龄应提前至35岁,筛查频率也应相应增加。
技术进步让筛查更精准便捷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消化内镜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AI系统能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识别肠道病变,减少漏诊和误诊。此外,无痛结肠镜、虚拟结肠镜等新技术的出现,也大大提高了检查的舒适度和患者的接受度。
真实案例:一次检查挽救生命
小红书用户“小A”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去年单位体检做了结肠镜,结果发现了一个1.5cm的腺瘤性息肉。医生说如果再晚一点发现,可能就变成癌症了。现在已经切除了,定期复查就行。真的庆幸自己做了这个检查!”
结语:不要让“怕麻烦”耽误了健康
虽然结肠镜检查是一项侵入性操作,可能会带来一些不适,但与可能因此避免的癌症风险相比,这些都不值一提。据统计,如果在早期得到干预,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以高达90%以上。因此,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请不要让“怕麻烦”的心理耽误了必要的检查。
记住,预防永远胜于治疗。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腺瘤性息肉,是远离结直肠癌最有效的方式。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重视肠道健康,为自己和家人筑起一道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