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欺诈新态势:保险公司如何有效应对?
车险欺诈新态势:保险公司如何有效应对?
2024年,我国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达5.36万亿元,同比增长6.2%,然而在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保险诈骗犯罪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据公安部最新通报,2024年4月至11月,全国依法立案查处保险诈骗犯罪案件1400余起,打掉职业化犯罪团伙300余个,涉案金额累计15亿余元。其中,车险欺诈仍是重灾区,占比高达80%,涉案金额保守估计每年达200亿元。
车险欺诈新态势:团伙化、专业化、隐蔽性强
车险欺诈手段日益复杂隐蔽,呈现出明显的团伙性、专业化特征。以浙江近期查获的一起案件为例,以侯某为首的犯罪团伙通过购买二手豪车,在多家财险公司投保巨额车损险后,蓄意制造车辆重损、全损事故进行索赔,涉案金额逾460万元。
与此同时,车险欺诈正从传统领域向新兴险种快速蔓延。例如,部分犯罪团伙将车衣险作为新的“掘金点”,通过装贴高价车衣后故意碰撞出险,伙同汽车改色店通过PS套改车衣质保卡等方式骗取保险理赔金。
保险公司如何有效应对车险欺诈?
面对日益严峻的车险欺诈形势,保险公司积极运用科技手段提升风险识别能力,同时加强与监管部门、执法部门的合作,形成打击合力。
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提升风险识别能力
保险公司通过建立智能风险管理系统,运用大数据和AI技术分析理赔模式,及时发现并预警潜在的欺诈行为。例如,平安人寿打造的天鹰智能风控系统,依托科技手段实现风险识别、衡量、控制和回顾的闭环管理。
建立行业信息共享机制
保险公司之间以及与监管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打破数据壁垒,提高整体防御能力。中国银保信筹建的行业级反保险欺诈情报中心,整合跨公司、跨险种反欺诈数据,充分利用公安、司法、税务、交通等相关数据,形成多维数据串并案的基础。
完善内部管理,优化核保理赔流程
保险公司加强内部管理,完善核保理赔流程,减少漏洞。例如,针对车险欺诈高发的现状,保险公司严格审核投保和理赔材料,利用风险评估及反欺诈技术识别异常行为。
多方合作,共筑防范体系
防范车险欺诈需要保险公司、交管部门、检察机关等多部门协同合作,形成全方位的防范体系。
交管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细化事故责任认定程序;检察机关应发挥主导职能,加大案件监督力度;执法部门要严厉打击保险诈骗犯罪,提高犯罪成本。
同时,保险公司要持续提升反欺诈能力,通过建立健全的数据风控与分析模型,监测保险数据的异常模式;采用身份验证技术,确保投保人身份的真实性;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对索赔资料中的照片、视频等进行分析,检测可能的伪造或篡改。
结语
车险欺诈不仅给保险公司带来经济损失,也严重侵害了承保人的合法利益,影响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面对日益复杂的欺诈手段,只有通过多方合作,运用科技手段提升风险识别能力,完善内部管理,才能有效遏制车险欺诈行为,维护保险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