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吴蜀联盟中的恩恩怨怨,“背后捅刀子”到底是联个什么盟?
细说吴蜀联盟中的恩恩怨怨,“背后捅刀子”到底是联个什么盟?
三国时期,吴蜀两国曾结为盟友,共同对抗曹魏。然而,在这段联盟关系中,双方既有合作也有矛盾,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恩怨故事。本文将为您详细讲述这段历史,带您领略三国时期最著名的联盟关系。
第一次结盟:赤壁之战前夕
建安十三年(208年),孙刘两个军事集团在赤壁之战前夕形成第一次同盟关系,共同出兵,在赤壁、乌林一带击败曹操大军,保全了自身。
战后,孙权也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同意让刘备攻略荆州,还把妹妹嫁给刘备,加固盟友关系。可是在暗地里,双方也有过一些各自的想法,比如:周瑜就曾提议将刘备软禁起来,孙权也没同意;刘备则盘算着如何在荆州站稳脚跟。在这段时间里,也算是双方的“蜜月期”了。
蜜月期的裂痕
虽然表面上孙刘两家看似和睦,但暗地里却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周瑜曾向孙权建议将刘备软禁,以防止其势力坐大;而刘备也在积极谋划如何在荆州站稳脚跟。这种表面和谐实则暗藏玄机的关系,为日后联盟的破裂埋下了伏笔。
荆州之争:联盟走向破裂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应刘璋之邀入蜀,随后占据益州。孙权得知后,要求刘备归还荆州,但刘备以“待取得凉州后,再行归还”为由拖延。这一事件成为吴蜀联盟破裂的导火索。
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派吕蒙袭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则派关羽进攻樊城。双方在荆州问题上的矛盾日益激化,最终导致联盟破裂。
背后捅刀:关羽之死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在樊城之战中被徐晃击败,随后撤退至麦城。孙权趁机与曹操结盟,派吕蒙偷袭荆州,关羽在突围时被俘杀。关羽之死成为吴蜀关系的转折点,两国从此成为死敌。
后续发展:吴蜀各自为战
关羽之死后,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亲率大军东征孙吴。然而,在猇亭之战中,刘备被陆逊击败,损失惨重。此后,蜀汉国力大损,无力再战。孙吴则趁机巩固在荆州的统治,两国从此走向长期对峙。
结语
吴蜀联盟的故事,展现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博弈和人性的多面性。从最初的同仇敌忾到后来的相互算计,这段历史充满了戏剧性和启示。正如古人所云:“天下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段历史至今仍值得我们深思。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