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遭遇电话威胁怎么办?这份法律指南请收好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遭遇电话威胁怎么办?这份法律指南请收好

引用
安全内参
12
来源
1.
https://www.secrss.com/articles/68165
2.
https://finance.sina.com.cn/wm/2024-09-05/doc-incnaatr8767334.shtml
3.
https://china.bnpparibas.com/zh/anti-tele-fraud/
4.
http://www.chinapeace.gov.cn/chinapeace/c100059/2024-07/23/content_12737869.shtml
5.
https://www.chinalawtranslate.com/psapl-draft2/
6.
https://www.mfa.gov.cn/wjbzwfwpt/kzx/tzgg/202405/t20240528_11312803.html
7.
https://www.pingjiang.gov.cn/35048/35055/35059/content_2261574.html
8.
https://www.spp.gov.cn/guestweb/s?siteCode=N000005434&searchWord=%E6%95%85%E6%84%8F%E4%BC%A4%E5%AE%B3
9.
https://www.spp.gov.cn/spp/zdgz/202405/t20240522_654709.shtml
10.
https://www.beijing.gov.cn/zhengce/zhengcefagui/202411/t20241115_3942071.html
11.
https://www.dnv.com/cn/news/navigating-cyber-threats-news/
12.
https://hr.edu.cn/xueshu/202404/t20240426_2601370.shtml
01

电话威胁案件频发,公职人员也难保清白

2023年,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等类型占比近88.4%。电信网络诈骗受害者的平均年龄为37岁,其中18岁至40岁的受害者占比高达62.1%,41岁至65岁的占比33.1%。这些数据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和被破坏的生活。

在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不仅有普通民众的血汗钱被骗,更有公职人员利用职权进行电话威胁的恶劣行为。近期,成都新津分局破获的一起网络暴力案件,揭示了公职人员也可能成为电话威胁的实施者。

02

公职人员电话威胁案例:7000多单的惊人数字

2024年3月,四川成都的涂月(化名)陷入了一场持续的噩梦。她不断收到陌生人的电话和短信,内容充满侮辱和威胁。更令人不安的是,对方似乎掌握了她的大量隐私信息。涂月的遭遇并非个例,警方调查发现,这是一个有组织的犯罪团伙在作祟。

该团伙以“匿名帮帮忙”为幌子,在电商平台上开设店铺,提供“代发短信、代打电话、接单演戏”等服务。他们通过发展亲友提供的身份信息,注册了多达49个店铺账号。业务范围涵盖侮辱、诽谤、骚扰、举报和短信轰炸等多种网络暴力行为,目标对象包括在校大学生和公职人员。

据统计,该团伙整体接单量达到惊人的7000多单,非法获利27万余元。目前,5名犯罪嫌疑人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这起案件揭示了电话威胁和网络暴力的产业化趋势,也警示我们,即使是公职人员也可能成为这种违法行为的实施者。

03

法律如何规制电话威胁?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通过电话进行威胁或恐吓,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可处以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拘留可延长至五至十日,并可能加罚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治安管理处罚的程序,适用本法的规定;本法没有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行为人或者其监护人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04

遭遇电话威胁时的应对措施

面对电话威胁,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应对措施:

  1. 保持冷静,不要轻易挂断电话:尽量保持冷静,不要被对方的恐吓所影响。如果可能,尝试与对方对话,获取更多信息。

  2. 录音取证:在通话过程中,尽量进行录音。录音是重要的证据,可以为后续的法律程序提供支持。

  3. 保存通话记录和短信:不要删除任何与威胁相关的通话记录或短信,这些都可能成为关键证据。

  4. 报警:立即向当地警方报案,提供所有相关证据。警方会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调查和处理措施。

  5. 寻求法律帮助:如果需要,可以咨询专业律师,了解自己的权利和可行的法律途径。

  6. 保护个人隐私:避免在电话中透露过多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

  7. 使用技术手段防护:可以考虑使用电话号码屏蔽软件,或者向运营商申请限制来电显示。

  8. 告知家人和朋友:让他们了解你的情况,避免他们也被卷入骗局。

  9. 不要轻易转账:无论对方提出什么要求,都不要轻易转账或提供财务支持。

  10. 记录重要信息:记下对方的电话号码、通话时间、威胁内容等关键信息。

电话威胁不仅侵犯了个人的合法权益,还可能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警惕,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同时,也要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避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电话威胁等违法犯罪行为,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