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存款利率新动向:你的钱该怎么存?
工商银行存款利率新动向:你的钱该怎么存?
2024年7月,工商银行再次调整存款利率,其中活期存款利率降至0.15%,三个月定期存款利率降至1.05%,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降至1.35%。这是继2022年9月以来的第六轮存款利率下调,也是年内第二次调整。面对持续下行的利率环境,储户该如何合理选择存款方式,实现个人资产的保值增值?
低利率环境下的存款困境
此轮利率调整呈现国有大行率先调降、其他银行跟进下调的特征。以工商银行为例,活期存款下调5个基点;二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定期整存整取存款利率均下调20个基点;通知存款和协定存款利率均下调10个基点;定期零存整取、整存零取以及存本取息等各期限存款利率均下调10个基点。
此轮利率调整推动因素是什么?专家表示,这是商业银行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资产负债管理需要作出的主动调整。目前,商业银行存款定期化趋势仍然明显,存款成本较强的刚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负债端成本压力,影响了息差水平。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4%,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达到历史低位。不断压缩的净息差空间给商业银行经营带来挑战,推动商业银行主动调降存款利率缓解息差压力。
各类存款方式的优劣分析
在低利率环境下,不同存款方式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普通定期存款:利率持续下行,流动性较差
以工商银行为例,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降至1.35%,三年期降至1.75%。虽然定期存款安全性高,但利率持续下行,且提前支取会损失利息,流动性较差。
大额存单:利率相对较高,部分支持提前支取和转让
春节期间,储户购买大额存单的热情丝毫不减。与此同时,部分中小银行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客源,纷纷逆势上调大额存单利率。记者在春节期间观察到,有村镇银行将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上浮至3.05%。除了利率之外,如今储户在挑选大额存单时,也愈发关注提前支取的规则设定。
上海居民王乐的经历颇具代表性。2022年1月,他在某股份制银行存入30万元的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为3.55%。3年后,同一家银行的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已降至1.95%。在同事的推荐下,他发现上海一家村镇银行的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能达到3.05%,于是赶紧存了一笔。节后有其他同事也想去存,却被告知利率在近日已经下调到2.65%。不过,相较于市场上其他银行的利率,2.65%依然很有吸引力,同事最后还是决定入手了。
值得注意的是,储户选择大额存单的偏好与以往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储户在关注利率的同时,也更加注重提前支取的规则设定。多数大额存单支持储户部分提前支取,支取后剩余金额仍按原存单利率计息。储户有部分资金需求时,不用全部动用存单资金,就能继续享受未支取部分的高息收益;还有一些银行的大额存单支持在二级市场转让,储户急需资金时可转让给其他投资者快速变现,避免提前支取造成的利息损失。
通知存款:利率较低,但流动性较好
通知存款的利率普遍较低,一天通知存款利率仅为0.15%,七天通知存款利率为0.70%。虽然利率不高,但流动性较好,适合短期资金存放。
理性应对低利率环境的理财建议
面对低利率环境,储户该如何合理选择存款方式?以下是一些建议:
关注中小银行和村镇银行的高利率产品
由于地方性银行或中小银行的存款利率通常高于国有大型银行,以吸引储户。例如,宁波银行的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30%,远高于工商银行的1.75%。部分村镇银行的大额存单利率甚至高达3.05%。储户在选择时,可以多关注中小银行和村镇银行的存款产品,但同时也要注意银行的经营状况和信誉。
考虑低风险理财产品作为替代
随着存款利率下调,低风险现金管理类产品、固收类理财、公募基金等产品的超额收益优势凸显。例如,货币基金和开放式债券型基金规模有所提升,反映出当下投资者追求稳健收益与流动性偏好增强的投资特征。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理财偏好与配置需求,结合市场趋势,对存款类产品和各类型资管产品进行组合配置,在分散风险的同时提升组合收益弹性,充分理解理财和存款的区别,理性应对存款类产品利率下滑。
注重资产配置的多元化
不要将所有资金都存入单一类型的存款产品,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资金需求,进行多元化的资产配置。例如,可以将资金分配到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理财产品等多个渠道,以分散风险。
关注产品流动性,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产品
在低利率环境下,储户会在不同银行间比较,寻找利率相对较高的产品,这种情况下,很多储户自然会选择利率更高的银行。但在利率相当的情况下,储户就会更关注大额存单提前支取规则的设定,以及是否容易转手。
未来展望
展望后市,国内有效需求提升仍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核心关注点,后期央行货币政策大概率将继续保持稳健偏宽松的基调,市场利率仍有下行空间。在此背景下,存款利率或将进一步下调,储户需要及时调整理财策略,寻找更适合的资产配置方式。
面对低利率环境,储户需要转变传统的存款思维,更加关注资金的流动性和收益性。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和产品选择,仍然可以在低利率环境下实现个人资产的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