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历史上的“菜人”、两脚羊有多惨?谷一斛五十万,长安城中人食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历史上的“菜人”、两脚羊有多惨?谷一斛五十万,长安城中人食人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9F7LI2B05566FG0.html

在人类历史上,饥荒和战乱往往带来最黑暗的时刻。从古代的"菜人"到左宗棠收复新疆时的不留生俘政策,这些历史事件不仅展现了人性的残酷,也引发了我们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何为“菜人”?

在古代战乱与饥荒频发,由于天灾人祸的原因,粮食极度匮乏之时,底层民众往往没有任何食物。

而“菜人”就是指那些因饥饿而被迫出卖自己身体,成为他人盘中餐的可怜人。它们被当作商品一样明码标价,等待着被分割、烹饪,成为他人果腹之物。

饥荒时期,“菜人”的存在,是对人性底线的极端挑战。男女老少皆有,他们或因家破人亡,或因无力求生,只能接受这残酷的命运。

价格,这个本应用于衡量价值的标尺,在这里却成了衡量生命重量的冰冷数字。

更令人痛心的是,这些“菜人”的价格,往往低得连一条狗都不如,生命的尊严在此刻被践踏得一文不值。

《资治通鉴》中记载:“自四月不雨至于是月,谷一斛值钱五十万,长安中人相食。”

自古以来,天灾与战乱便是悬于人类头顶的两把利剑。《资治通鉴》这句话,简短而冰冷,却勾勒出一幅令人窒息的画面。

“人吃人”,在那个时期不再是比喻,而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在那个食物比黄金还珍贵的年代,人吃人,只是为了活命。

菜人也会被分出三六九等,小儿肉被视为上品,女子次之,成年男子则最为廉价,连狗肉都不如的价格,成为了他们生命的最终标价。

《菜人哀》中这样写道:

芙蓉肌理烹生香,乳作馄饨人争尝。
男肉腥臊不可餐,女肤脂凝少汗粟。

在历史上的五胡乱华与元朝时期,汉人女子被蔑称为“两脚羊”,老弱男子则被戏称为“饶把火”,就是说,如果是老瘦男子,需要多加一把柴,才能炖的熟,想一想就觉得太可怕了。

《鸡肋编》中说:“老瘦男子谓之‘饶把火’,妇人少艾者,名为‘不羡羊’,小儿呼为‘和骨烂’。”“饶把火”、“不羡羊”、“和骨烂”,更是揭示了当时人吃人现象的普遍与残酷。

  • 无论是干旱、洪水还是蝗灾,天灾是导致饥荒的直接原因。而战乱、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等人祸,则加剧了饥荒的严重程度,使百姓陷入绝境。

鲁迅在他的《准风月谈·抄靶子》中写:“黄巢造反,以人为粮,但若说他吃人,是不对的,他所吃的物事,叫作‘两脚羊’。”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人一·人肉》中这么说:“古今乱兵食人肉,谓之想肉,或谓之两脚羊。此乃盗贼之无人性者,不足诛矣。”

  • 在极端饥饿的驱使下,人的道德底线早已经荡然无存,哪还有法度约束?生存成为唯一法则。

  • 现代的我们很难想象当时的残酷,但它们却又真切地记录在古籍中。

或许每一段历史,都有它背后的无奈吧,无论曾经的对错如何,但愿不再重演!

左宗棠收复新疆:不留生俘,投降也杀?

左宗棠,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大清名将,一生征战无数,其中最为人瞩目的莫过于他收复新疆的壮举。

然而,在这次战争中,左宗棠下令不留生俘,甚至对投降者也采取了杀戮政策,这一行为到现在,我们好多人也还是不明白其中利害关系。那么,左宗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我们先来看看当时的新疆局势。新疆地处边陲,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

然而,在清朝时期,新疆却成为了外敌入侵的门户。沙俄、英国等列强纷纷染指新疆,企图分裂中国。

在这样的背景下,左宗棠收复新疆成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必然选择。

然而,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左宗棠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新疆地域辽阔,地形复杂,而且敌人的势力也非常强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左宗棠需要采取非常手段来保证战争的胜利。不留生俘、对投降者采取杀戮政策,就是其中的一种手段。

我们要明白,左宗棠的决策并非一时冲动。在历史上,准噶尔曾经的首领阿穆尔萨纳在投降后不久就反水了,勾结了俄国势力,再一次背叛。

这样的前车之鉴让左宗棠深知,对于叛乱分子,不能轻易相信他们的投降。因此,他下令斩尽杀绝,以绝后患。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左宗棠担心外国的势力卷土重来。新疆地理位置特殊,如果放任投降的敌军存活,很可能会再次引发叛乱,甚至引来外国的干涉。

因此,他采取了果断的措施,以确保新疆的稳定。


然而,也有人认为这种行为违背了人道主义原则。无论是在战争还是和平时期,都应该尊重人的生命和尊严。对俘虏和投降者采取杀戮政策,不仅违背了人道主义原则,也容易引起民愤和反抗。

当然,有人认为他是在维护国家的利益,也有人认为他过于残忍。但无论如何,左宗棠的决策最终换来了边疆30年的安定。

在战争中,为了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有时候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左宗棠的这种行为也许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所做出的无奈之举。

我们回看历史进程,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但他的不留生俘、对投降者采取杀戮政策的行为,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争议。

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既要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和必要性,也要尊重人的生命和尊严。同时,我们也应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不应该轻易地对其进行评判和指责。

本文原文来自163.com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