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同古城:非遗文化里的千年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同古城:非遗文化里的千年传承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dtnews.cn/whlvyou/20240820/56406.html

大同古城是一座承载千年历史的博物馆,从古建筑到传统手工艺,从美食到戏曲,每一片砖瓦、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地,大同古城不仅保留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更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图为赵亚娜在手工制作。

古城是一部读不完的大书。当你漫步街头小巷,那青石路面,那飞檐斗拱,那古韵院落,无不弥漫着浓浓的老城味道。古建筑留下了千年历史的绝响,古民居镌刻着深邃的历史信息,老手艺传承着不灭的历史符号,老戏台传扬着幽远的历史声响。古城的一砖一瓦,古城的点点滴滴,总会让你产生无尽的遐思,留下难忘的记忆。

“非遗”,作为古城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记录着古城的过去,凝视着古城的现在和未来。漫步古城,时时可以感知到非遗文化馨香,有温度,有历史,充满生活气息。

作为大同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项目,大同刀削面为古城美食旅游增添亮丽一笔。漫步古城,走进任意一家刀削面馆,来一碗刀削面,那筋道的面条入口爽滑,那多汁的臊子口齿留香,那连汤带面一起喝下去的“吸溜”声,又是最动听的美食“音乐”。来一碗刀削面,总会给人暖心的力量。

无论是来到四牌楼,还是走进广府角、鼓楼东街,总能嗅到浓浓的醋香。作为大同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项目,“刘老醯儿醋坊”为各地游客捧上了精致的“醋之盛宴”。作为昔日晋中渠家大院首批讲解员,如今,大同资深旅游人刘秀敏一口气在古城内开设了五家“刘老醯儿醋坊”,令“拾贝研学”主理人崔展惊叹不已。于是她在深入考察之后决定在“刘老醯儿醋坊”设立研学基地,旨在让更多的外地人士深度感受大同“前店后厂”的独特风韵,感受大同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她看来,这是“拾贝研学”的拓展与延伸。

在我市某企业供职的赵亚娜下班后最喜欢来的地方是一家名叫“大同老手艺”的大同文创店。她说:“第一次走进这里,我还体会不到其中的奥妙。慢慢地,看着这些手艺人一点点地将木质制品打磨成形,并赋予它们特殊的含义,我才理解了这项工作的神奇。”于是,赵亚娜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亲自上手,拿起工具,尝试着雕刻了一件木质“玩偶”,“还算有模有样。”她说,望着这件“作品”,她似乎觉得,这件“玩偶”正在与她对话,她真正感到了大同非遗的独特魅力。她说:“我一定要把大同的老手艺推介给更多的人,让他们都来了解大同文化。”

大同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大同市对“非遗”深度挖掘,以不断创新发展思路,促进“非遗”保护与传承。一是注重“非遗”美食品牌化打造,推出了“大同滋味”系列美食,大力挖掘“凤临阁百花烧卖”“老大同什锦火锅”“大同羊杂”“浑源凉粉”“大同刀削面”等食品技艺类项目,使其成为深受各地游客青睐的大同美食名片;二是注重“非遗”文创产品推广,开发“大同皮具”“大同锔瓷”“大同砖雕”“飞天结艺”“康氏绢人”“大同木雕”“大同剪纸”“大同铜器”等文创产品,获得“非遗”保护传承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三是将“非遗”文化融入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之中,在古城保护与发展中,充分考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特点、地域特征、时代特色,增加“非遗”展示项目和“非遗”元素,让“非遗”文化伴随着古城旅游火起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