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扩容如何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双一流”扩容如何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双一流”建设规模将适度扩大,这一决策不仅关乎高等教育的未来布局,更将深刻影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已经明确,将聚焦优势学科适度扩大“双一流”建设范围。这一举措将如何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扩容背后的深谋远虑
“双一流”扩容已成为必然趋势。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别敦荣指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不断推进,以及各级各类高校成熟度不断提升,“双一流”的扩容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当前,我国在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该目标的实现一定要基于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一流”高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以及数量的增加。
从数量上看,目前入选“双一流”的国内高校仅有140余所,这些学校并不足以支撑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任务的全面实现。整体看,我国大陆地区的普通本专科高校数量已超过2800所,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高校群体。一般而言,需要有10%左右的学校作为头部院校,才能更广泛地覆盖整个高等教育领域,进而对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在内的整个教育体系产生引领和带动作用。照此比例计算,入选“双一流”的高校数量应是当前数量的两倍左右,这无疑是很大的扩展空间。
中西部高校的政策倾斜
在“双一流”扩容的同时,国家也将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在地化发展作为一项重点支持战略,在硕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授权点的审批上予以适当倾斜。同时,在中西部地方高校的“双一流”甄选、评价方面,应通过设置不同于东部高校的特别政策、专项政策予以扶持。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郭鹏表示,新增高等教育资源适度向中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倾斜,推进在京疏解高校雄安校区建设,在中西部和东北等地区布局建设一批高等研究院。近日,北京交通大学雄安校区A组团项目开工动员大会召开,这意味着,包括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在内的首批4所北京疏解高校雄安校区均已开工。
地方高校的产业合作与服务地方经济
温州医科大学:这所地方医学院校近年来异军突起,其眼视光医学实力位居全国前三。学校已获得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和科技发明奖,浙江省更是明确支持其在202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山东农业大学:作为山东省重点支持的高校,山农大在作物学领域表现突出,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等级。山东省明确支持其在2026年进入国家第三轮“双一流”建设范围。
河南农业大学:着力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打好“双一流”创建攻坚战,确保冲A学科成功晋级,在新征程的起点,校长周卫院士更是立下了军令状:河南农业大学在下一轮要进入“双一流”行列。
“双一流”扩容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它承载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殷切期望,也寄托着每个学子的梦想。让我们共同期待,见证中国高等教育的辉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