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重返GDP第四背后:科技创新如何赋能经济跃升?
重庆重返GDP第四背后:科技创新如何赋能经济跃升?
2024年,重庆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经济答卷: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193.15亿元,超越广州成为全国第四大经济体。这一突破性成就的背后,是重庆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持续发力和显著成效。
创新驱动:重庆经济崛起的新引擎
重庆的经济跃升并非偶然,而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结果。在多个重点行业,重庆展现出强劲的科技竞争力。根据最新发布的《2024年度重庆市行业科技竞争力评价报告》,重庆在高端摩托车行业科技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行业更是跻身全国第四。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2024年重庆民企科技创新指数百强企业研发投入达173.37亿元,占全市研发投入的23.12%,较上年增长25.81%。企业研发人员总数达2.88万人,同比增长15.66%。在创新成果方面,百强企业拥有国内外有效专利23882件,其中发明专利5725件,占全市当年有效发明专利的8.92%。
政策引领:打造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枢纽
为了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潜力,重庆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重庆市科技成果高效转化行动计划(2024—2027年)》提出,要建设高能聚合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枢纽,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本地转化、应转尽转。
该计划聚焦关键环节,实施改革攻坚行动,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等五项机制改革试点。同时,重庆还注重强化企业在成果转化体系中的主导作用,深入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团行动,鼓励企业通过数字化平台精准对接技术需求。
产业融合: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
重庆的科技创新并非孤立发展,而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汽车产业为例,2024年重庆汽车产量达到254.01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95.32万辆,同比增长90.5%。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科技竞争力位居全国第四,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重庆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2024年,重庆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等行业科技竞争力均位居全国第八。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
未来展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重庆的科技创新之路仍在继续。根据规划,到2027年,重庆将在技术合同成交额、科技成果新孵化企业、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同时,重庆还将打造一支技术经理人和孵化器管理人的“陪跑”服务队伍,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方位服务。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深入推进,重庆的科技创新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2024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指数报告》显示,2020年以来,成渝地区协同创新能力稳步提升,2023年协同创新总指数较2020年增长73.47,年均增速达20.16%。
从“追赶者”到“领跑者”,重庆正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地实施和创新生态的不断完善,重庆的科技创新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