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虚拟号成诈骗工具?小心踩坑!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虚拟号成诈骗工具?小心踩坑!

引用
腾讯
12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809A04RGG00
2.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24443ddd-3ba5-44ec-99ad-d9ce9a5a9b6d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9UF6NPR055665GS.html
4.
https://www.sohu.com/a/828818098_121971989
5.
https://www.baidu.com/from=844b/ssid=0/s?word=%E9%94%80%E5%94%AE%E8%99%9A%E6%8B%9F%E6%89%8B%E6%9C%BA%E5%8D%A1%E8%BF%9D%E6%B3%95%E5%90%97&sa=re_dl_prs_34689_6&ms=1&rqid=7955385293529339418&rq=%E5%8A%9E%E8%99%9A%E6%8B%9F%E6%89%8B%E6%9C%BA%E5%8D%A1%E6%9C%89%E5%8D%B1%E9%99%A9%E5%90%97&rsf=1630001&asctag=82866
6.
https://new.qq.com/rain/a/20240809A02KIC00
7.
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5-01-12/doc-ineeutwz2876828.shtml
8.
https://www.secrss.com/articles/74681
9.
https://www.jiandaoyun.com/blog/article/436245/
10.
https://medium.com/@smsbower/%E8%A7%A3%E8%AF%BB%E8%99%9A%E6%8B%9F%E6%89%8B%E6%9C%BA%E5%8F%B7-%E6%B3%A8%E5%86%8C%E5%AE%89%E5%85%A8%E7%AC%AC%E4%B8%80-%E6%8B%92%E6%94%B6%E9%AA%9A%E6%89%B0%E7%94%B5%E8%AF%9D-2a51728fa5e8
11.
https://www.jiandaoyun.com/blog/article/410962/
12.
https://login.12309.gov.cn:8443/spp/llyj/202404/t20240416_651915.shtml

近日,上海一市民因参与“App充场”兼职,名下竟多出了28个虚拟手机号码,引发广泛关注。这些虚拟号码不仅被用于骚扰电话,还成为诈骗工具。无独有偶,北京法院也审理了一起未经用户同意交易虚拟手机号码的案件,并认定合同无效。这些事件暴露出虚拟手机号码在使用和监管上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01

虚拟手机号:一把双刃剑

虚拟手机号码,顾名思义,是一种非实体的手机号码,通常由虚拟运营商提供。它可以通过软件或平台接收短信验证码,广泛应用于网站注册、APP账号创建等场景。对于需要保护隐私或避免骚扰的用户来说,虚拟手机号无疑是一个便捷的选择。

然而,这把双刃剑的另一面却令人担忧。虚拟手机号的匿名性和难以追踪性,使其成为不法分子的“理想工具”。电信诈骗、恶意骚扰、隐私侵犯等违法活动屡见不鲜,严重威胁着公众的安全和利益。

02

案例揭示:虚拟号成诈骗新宠

2024年9月,新华网曝光了一起虚拟运营商手机号实名产业链案件。市民李女士在办理通信套餐调整业务时,发现自己名下竟有33个手机号,其中28个为虚拟运营商手机号。这些号码多以“162”“170”“171”开头,正是各类骚扰电话和诈骗电话的“重灾区”。

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些虚拟号竟是通过“App充场”兼职非法获取的。不法分子以200元一天的报酬吸引年轻人参与,实则是套取个人信息,用于虚拟号的实名认证。这些认证后的虚拟号,有的被用于注册大量平台账号,有的则成为电销骚扰和诈骗的工具。

03

监管困境:实名制形同虚设

面对虚拟手机号的滥用,实名制似乎失去了原有的效力。虽然国家早已实施手机号码实名制,但虚拟号码的泛滥让这道防线形同虚设。据统计,仅2023年,全国公安机关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6.4万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97.8万名,其中不少案件都涉及虚拟手机号码。

监管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难以追踪:虚拟号码的匿名性使得诈骗分子能够轻易逃避法律制裁。他们可以在实施诈骗后迅速更换号码,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

  2. 投诉渠道不畅:目前尚无针对虚拟号归属运营商的投诉平台,用户投诉过程繁琐,需要提供精确的骚扰电话细节,包括日期、时间、通话时长等。

  3. 技术防范不足:虽然市面上已有自动识别虚拟号的App软件,但仅能起到被动防守作用,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对外呼平台及虚拟号转售、滥用行为的监管。

04

应对之策:多方联动共筑防线

面对虚拟手机号带来的挑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采取措施:

  1. 加强立法和执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虚拟手机号的使用规范和处罚标准。执法机关应加大对非法使用虚拟手机号行为的打击力度。

  2. 提升技术防范能力:通信运营商应加强技术手段,提高虚拟号码的识别和追踪能力。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识别虚拟号码的异常使用行为。

  3. 强化公众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虚拟手机号的认知和警惕性。普及个人信息保护知识,增强用户的安全意识。

  4. 建立多方协作机制:政府、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和公众应形成合力,共同打击虚拟号码的违法使用行为。建立便捷的投诉渠道和快速响应机制。

虚拟手机号码的出现,本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隐私保护需求,但其滥用却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既要看到其便利性,也要正视其风险。只有通过多方联动,才能真正发挥虚拟手机号的积极作用,同时遏制其负面影响。这不仅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努力,更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参与和警觉。让我们共同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通信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