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促进行动计划》:保障母婴权益,提升喂养水平
《母乳喂养促进行动计划》:保障母婴权益,提升喂养水平
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母乳喂养促进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国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以上的目标。这一计划的出台,体现了国家对母乳喂养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社会各界对提升母乳喂养水平的迫切需求。
政策主要内容与创新举措
该行动计划从多个维度提出了具体措施:
目标设定:明确到2025年,全国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以上,公共场所母婴设施配置率达到80%以上。
宣传教育:要求全方位开展母乳喂养宣传教育,普及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对母乳喂养的认知度和支持度。
服务供给:强调规范开展母乳喂养咨询指导,加强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母乳喂养支持服务。
权益保障:鼓励用人单位为哺乳期女职工提供灵活的工作安排,保障其哺乳时间和场所。
社会支持:倡导在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建设母婴设施,营造支持母乳喂养的社会环境。
政策实施效果与社会反响
自行动计划发布以来,各地积极响应并创新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医疗机构积极响应:如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妇幼保健院,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成功入选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母婴营养千日计划项目优秀单位”。
社会组织广泛参与: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发起的“初乳阶段促进母乳喂养(黄金第一口奶)”公益项目,已服务超过116万准妈妈,培养了1271名母乳喂养指导师。
国际技术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通过同位素技术监测母乳喂养情况,为政策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城乡差异: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母乳喂养率仍低于城市地区。
社会认知:部分公众对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持续加强宣传教育。
配套设施:虽然公共场所母婴设施配置率逐步提高,但与目标仍有差距。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落实,优化服务供给,提升社会支持,以实现2025年目标。
母乳喂养不仅关系到婴儿的健康成长,更关乎国家人口素质的提升。《母乳喂养促进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实施,为推动我国母乳喂养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我们期待,在政府、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下,能够营造更加友好的母乳喂养环境,让每个宝宝都能享受到母乳的滋养,为健康中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