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美东莞:森林公园里的生态保护秘籍
绿美东莞:森林公园里的生态保护秘籍
近年来,东莞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绿美东莞”的理念深入人心。东莞市通过实施《深入推进绿美东莞生态建设实施方案》,重点打造了多个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不仅提升了森林质量,还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例如,黄旗山城市公园、松山湖等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同时吸引了彩鹮等珍稀鸟类前来栖息。这些举措让东莞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实现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好愿景。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数据显示,2023年东莞空气质量在6个经济大省中继续保持第一,PM2.5浓度为21.1微克/立方米,在全国排名第四。水环境质量方面,149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2.6%,县级以上集中式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土壤污染得到有效管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2.04%。这些数据充分展现了东莞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森林公园建设成效显著
东莞通过实施《深入推进绿美东莞生态建设实施方案》,重点打造了多个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其中,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银瓶山森林公园等已成为东莞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以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该公园位于东莞市樟木头镇,占地面积约26000亩,是全国首家由民营企业经营管理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2%以上,拥有1000多种植物和300多种动物,是众多珍稀物种的栖息地。公园内还建有古树博物馆,收藏了60余棵具有研究和观赏价值的古树,其中一棵距今约4500年的古树更是成为镇馆之宝。
生态保护面临的挑战
尽管东莞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以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该公园近期因自然保护地事件引发关注。据报道,东莞当地有关部门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对观音山公园进行打压与报复,包括抢夺公园、要求免收门票、查封财务账本等。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公园的正常运营,也对生态环境保护造成了威胁。
未来展望
面对生态保护面临的挑战,东莞市政府已采取积极措施应对。例如,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监管力度,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推动生态旅游发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同时,东莞还积极倡导全民参与生态保护,通过开展各类环保活动,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随着“绿美东莞”理念的不断深化,东莞的生态环境必将持续改善,为市民提供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也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东莞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