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同梦,亚洲同心:哈尔滨亚冬会开幕式文化符号解读
冰雪同梦,亚洲同心:哈尔滨亚冬会开幕式文化符号解读
2月7日晚,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灯火璀璨,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在这里盛大举行。以“冰雪同梦,亚洲同心”为主题,这场开幕式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对哈尔滨冰雪文化的深度诠释。从传统民俗到现代科技,从地方特色到亚洲团结,开幕式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文化符号,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传统民俗符号:冰灯里的童年记忆
冰灯,作为哈尔滨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贯穿整个开幕式。一个穿白衣裙、戴红围巾的女孩提着盈盈微光的小冰灯,点亮舞台中央的大冰灯。随后,34名孩童手提冰灯围合环抱在一起,象征本届亚冬会34个亚洲参赛国家和地区凝心聚力,共同点亮梦想。
在张灯结彩的“中国雪乡”画卷前,演员手持双色“冰凌手绢花”旋转翻腾,一面为冰晶蓝,一面为中国红。亚冬会开闭幕式视觉总设计刘猛说,在中国东北,“手绢花”是喜庆祥和的年味标识,表达东道主喜迎八方宾朋的盛情。
采冰仪式是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民俗符号。采冰号子雄浑豪迈,采冰汉子手握冰镩,踏冰而行。当“头冰”破江而出,自地屏翻腾至立屏之中,为亚冬健儿送去“拔得头筹”的美好祝福。采冰汉子踏冰起舞,“雕刻”出本届亚冬会会徽“超越”,运动员奋力冲刺的姿态被瞬间定格。
非遗文化符号:剪纸里的中国故事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方正剪纸在开幕式上大放异彩。代表团引导员身着白色礼服,裙摆上跃动着精美的剪纸图案,红色内衬面料纹理如同松花江上初升的日光,蕴含着浓浓的新春年味。
中国代表团旗手宁忠岩和刘梦婷共同手持国旗入场,现场数千名观众共同庆祝这一时刻,全场掌声欢呼声经久不息。这一幕不仅展现了中国冰雪运动的实力,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科技文化符号:智能数控的现代演绎
本次开幕式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8K超清长幅立屏、裸眼3D的全景地屏、光色变幻的雪花穹顶、AR沉浸式视效等高科技元素,共同构成超视距舞台观演效果和多维度立体空间。
数十名演员身着反重力倾倒装置,做出摆臂、背手、滑行、搓雪回转等专业动作,呈现“脱离地心引力控制”的奇幻视效,模拟“子弹时间”的定格效果。集电子数控和智能编程为一体的发光服装,增强了冰雪运动的可视化与奇观化。在光影交错间,运动员的矫健身姿如流星般闪过,地屏上留下燃情时速的耀目轨迹。
亚洲团结精神:文化交融的盛宴
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来自各国各地区的舞者身穿特色服装起舞,展现各美其美的亚洲风情。立面屏幕中,沃野、沙漠、绿洲、雪原、雨林等亚洲风光逐一呈现,谱写美美与共的壮丽图景。
“音乐没有国界,友谊万里和鸣。”亚冬会开闭幕式视觉总设计张玲玲说,当“音乐之城”哈尔滨的“音乐阳台”出现在观众席中,小提琴、小号、键盘等器乐齐奏和鸣,奏响“亚洲一家亲”的动人心弦。
当晚,在开幕式分会场冰雪大世界,手提冰灯的孩子们来到占地百万平方米的园区,与冠军火炬手一同滑行,见证主火炬点燃。火炬传递起跑点结合雾凇和冰瀑元素,与主会场舞美风格一脉相承。第一棒火炬手杨扬从这里高擎火炬出发,身后的园区主塔寓意“冰雪同梦”。主火炬塔“雪韵丁香”在夜空下灿然盛放,亚冬圣火熊熊燃烧。
这场开幕式,通过冰灯、剪纸、采冰等传统民俗符号,展现了哈尔滨独特的冰雪文化;通过智能数控等现代科技手段,呈现了冰雪运动的动感与魅力;通过亚洲各国文化的交融,体现了“亚洲同心”的主题。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对冰雪文化的创新表达,展现了中国文化的自信与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