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汉中的世界遗产:张骞墓
探访汉中的世界遗产:张骞墓
2014年6月22日,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这串璀璨的遗产明珠中,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的张骞墓格外引人注目。
张骞墓坐落在城固县博望镇饶家营村,墓地坐北朝南,呈覆斗形,周围古柏环绕,景色宜人。这座看似普通的古墓,却承载着一段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传奇故事。
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先行者
公元前138年,一个名叫张骞的年轻郎官,肩负着汉武帝的重托,率领一支百人使团,从长安出发,踏上了出使西域的漫漫征程。这次出使的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但张骞一行在途中被匈奴俘获,扣押了整整13年。在匈奴的监视下,张骞娶了匈奴妻子,生儿育女,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公元前126年,张骞终于找到机会逃脱,带着仅剩的堂邑父等数人,继续西行,最终到达大月氏。
然而,此时的大月氏已经安居乐业,无意东返。张骞在西域逗留了一年多,收集了大量关于西域各国的资料后,于公元前125年返回长安。虽然没有完成最初的军事联盟任务,但张骞带回的关于西域的详细情报,为汉朝开辟通往中亚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宝贵资料。
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的目的地是乌孙。他带领300人的使团,携带大量金帛财物,成功说服乌孙与汉朝通好。随后,张骞还派副使访问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进一步扩大了汉朝的影响力。
张骞墓: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
张骞的两次出使西域,不仅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更开启了中国与西方世界交流的新篇章。他被誉为“世界史开幕第一人”,其功绩被司马迁载入《史记》,班固写入《汉书》。
张骞墓作为这位伟大探险家的安息之地,自然成为了丝绸之路历史的重要见证。墓地出土的文物,如带有几何纹图案的文武墓砖、五铢钱、铜镜等,都印证了其汉代墓葬的身份。特别是刻有“博望家造”字样的陶印模,与《史记》中张骞被封为“博望侯”的记载相吻合。
游览张骞墓:感受历史的温度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展示这一文化遗产,城固县在张骞墓的基础上建立了张骞纪念馆。纪念馆内不仅有张骞墓,还设有陈列室,展示与张骞相关的文物和史料。游客在这里可以深入了解张骞的生平事迹,感受这位伟大探险家的精神世界。
从汉中市区出发,沿316国道向东行驶约20公里,即可到达张骞墓景区。景区开放时间为每天8:00至17:30,门票价格为30元/人。建议游客提前了解天气情况,选择晴朗的日子前来参观,以便更好地欣赏景区风光。
站在张骞墓前,我们不禁感慨这位伟大探险家的非凡勇气和坚韧精神。他不仅开辟了丝绸之路,更开启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新篇章。张骞墓作为这段辉煌历史的见证,将继续向世人诉说着这位“世界史开幕第一人”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