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二中:AI智慧校园的创新探索
北京二中:AI智慧校园的创新探索
2024年,北京市第二中学(以下简称“北京二中”)作为首批人工智能应用试点学校,率先开启了AI智慧校园建设的新篇章。学校通过引入AI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体验。
AI技术融入课堂教学
在北京二中的信息技术课堂上,一场别开生面的AI编程课正在进行。老师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手势识别、语音识别等前沿AI技术。学生们被分成小组,围坐在机器人和电脑前,开始设计手势样式、编写编程代码、进行手势样本检测等实践操作。
“比个‘3’,再比个‘6’……什么因素能让机器人识别率这么准确?”在《初识机器学习》课堂上,信息技术老师高山站在“机械手”旁边,指导学生体验人工智能应用开发的具体流程。“手势识别一般分为手势图像采集、训练算法模型、验证算法模型、应用算法模型4步。希望在这堂课上,大家能够通过开拓思维,激发对AI技术的兴趣。”
一位初二学生兴奋地分享道:“AI编程特别好玩,我学会了很多算法模型,还参加了学校的机器人社团,希望自己能够设计出更智能、更灵活的机器人。”
为了满足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北京二中精心设计了差异化的AI课程体系。在初中阶段,学校通过传统的科学课、数字化物理实验等,引导学生了解AI技术规范与场景,编写程序与简单算法,解决真实情境下问题;高中阶段则通过学科整合,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AI实践体验,夯实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将创新想法转变为实际作品。
智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走进北京二中的校园,智能化的气息扑面而来。教室门口挂着的智能班牌实时更新着当前课程信息、班级活动信息和出勤情况。教师们利用智能教学系统,能够精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更有效的教学评价,提供更精准的教育资源。
学校还建立了智慧校园管理平台,通过数据分析优化教学管理。例如,学校利用新升级的排课、选课系统,建成了一套基于新高考的一体化“选课走班”平台,为课堂减负增效,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
教学效果与师生反馈
北京二中校长周传章表示,利用数据赋能精准化教学,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还推动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教师们也普遍反映,智能教学系统的引入让教学评价更加科学,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支持。
未来展望
根据《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工作方案》,到2025年,北京市将完成建设教育领域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场景,大中小学普遍开展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北京二中将继续深化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探索更多创新应用场景,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实践导向的教育体验。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北京二中正朝着建设“校园大脑”的目标迈进。通过构建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数据集,学校将为教育领域大模型落地应用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在北京二中,AI技术正在悄然改变着教与学的方式。从课堂上的AI编程到校园里的智能设备,从教师的教学评价到学生的学习体验,AI技术正为这所百年名校注入新的活力,开启智慧教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