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肉苁蓉产业迎来发展新阶段
新疆肉苁蓉产业迎来发展新阶段
近日,新疆林业科学院造林治沙研究所研究员刘永萍在“新疆肉苁蓉新产品研发与应用”项目启动会上表示,新疆将加快肉苁蓉产业化发展,通过科技攻关解决关键问题,推动这一富民产业发展。该项目涉及种植、加工等多个领域,政府和企业联合投入经费达3500万元,旨在实现新疆肉苁蓉价值最大化。未来几年,新疆有望成为全国最大的肉苁蓉原料基地,为当地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作为荒漠化治理的重要植物,肉苁蓉不仅防风固沙,还通过人工种植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人工种植技术的发展和其被纳入食品领域,新疆肉苁蓉产业展现出巨大潜力。新疆是全国最大的肉苁蓉产区,种植面积超100万亩,年产量占全国80%,年产值约5亿元。
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新疆也在积极布局肉苁蓉的精深加工和产品研发。以策勒县为例,该县已与知岐健康产业(山东)集团有限公司签署2.2亿元合作协议,共同启动中国新疆肉苁蓉产业及大健康产业发展基地项目。双方将从功能食品、产业技术优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助力当地肉苁蓉产业从卖原料向卖产品转型发展,探索更多肉苁蓉产品的开发和应用。
同时,新疆肉苁蓉联合研究中心也在策勒县揭牌成立。该研究中心将聚焦肉苁蓉提取工艺优化、干燥技术改进、绿色提取技术应用及产业链整合与市场需求对接等,通过技术创新更好满足大众健康需求。这一举措将进一步汇聚科研力量,推动肉苁蓉产业科技创新和研发工作,为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技术创新方面,刘永萍研究员带领团队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他们首创了种子萌发的浸种液和液体接种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肉苁蓉生产中寄生率低的突出问题。此外,团队还研发了肉苁蓉立体多功能液体接种机,实现了肉苁蓉种植的机械化,不仅提高了种植效率,还节约了种量、提高了种子萌发和寄生率。
随着肉苁蓉产业的快速发展,新疆正在积极探索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以于田县为例,该县在防风固沙的同时,成功试种了板蓝根、红花等多种中草药。目前,于田县的各种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超26万亩,其中肉苁蓉种植面积更是高达18.6万亩。预计明年肉苁蓉的种植面积将达到22万亩,成为当地中药材产业的支柱。
为了进一步提升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水平,于田县从源头种植、生产加工及品牌打造的全产业链上进行谋篇布局。于田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贾存鹏介绍:“于田县肉苁蓉种植是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于一体,当地将人工种植红柳、接种管花肉苁蓉作为产业建设。2015年,于田县同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合作,成立‘大芸研究所’,建设人工种植红柳、接种大芸基地,并采用‘科研+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推动产业发展。”
未来,新疆肉苁蓉产业将朝着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方向发展。通过加强科研合作和技术创新,新疆有望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肉苁蓉产业基地,为当地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