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玉蝉:古玉制式之美探秘
商代玉蝉:古玉制式之美探秘
商代玉蝉作为中国古代玉器中的重要品类,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工艺水平。近年来,随着考古发现的不断推进,我们对商代玉蝉的认识也日益深入。本文将从考古发现、工艺特点、文化内涵以及鉴定要点等方面,全面解析商代玉蝉的独特魅力。
考古发现:商代玉蝉的重要出土
商代玉蝉的主要考古发现集中在四川盆地的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这两个遗址的出土玉器数量庞大,为研究商代玉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三星堆遗址群的文化遗存大致可分为四期,上起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的青铜文化,延续近2000年。三星堆的发现,证实了长江上游存在一个古代文明中心,这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诸多出土的稀世之珍,为我们揭开了古蜀文化的神秘面纱。出土的部分文物在此之前未曾见过,但有部分玉器在其他遗址中又似曾相识,解密三星堆玉器艺术特征是我们对古蜀玉文化艺术内涵的认识,是对古蜀艺术写照的直接理解。
金沙遗址应是继广汉三星堆文明衰落之后在成都平原崛起的一个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极有可能是又一处古蜀王国的都邑所在。从时间上来说晚于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玉器是对三星堆遗址玉器的延续,也是对古蜀国玉文化的进一步了解。
工艺特点:商代玉蝉的形制特征
商代玉蝉在造型和工艺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文化期的玉蝉相比,商代玉蝉在形制上更加规整,多呈细长条形,头部略宽,尾部渐窄,整体线条流畅。纹饰方面,商代玉蝉常采用直线纹和折线纹,线条刚直有力,体现了商代玉器的典型风格。
在制作工艺上,商代玉蝉采用了多种技法。早期主要使用锉磨和刻画工艺,线条较为粗犷。到了晚期,随着工艺的进步,开始出现更精细的雕刻技法,如双沟阴线和阳线雕刻。这些工艺特征为我们鉴定商代玉蝉提供了重要依据。
文化内涵:吉祥寓意与社会地位
玉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被视为吉祥之物。早在新石器时代,玉蝉就已出现,到了商代,其象征意义进一步丰富。商代玉蝉不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商代社会中,玉器的使用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同身份的人佩戴不同类型的玉器。玉蝉作为其中一种,往往被贵族阶层所佩戴,体现了其尊贵地位。
此外,玉蝉还承载着人们对长寿和吉祥的美好愿望。在古代,蝉被视为阳气最盛的金蝉,象征着生生不息和永恒不变。这种寓意使得玉蝉成为商代人重要的随身饰品,寄托了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鉴定要点:真伪辨别的关键特征
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如何辨别商代玉蝉的真伪是一个重要课题。以下几点是鉴定商代玉蝉的关键特征:
老旧感:真正的商代玉蝉会有发自玉质肌理内部的老旧感,而不是表面的一层。作假的玉质很新很嫩,表面做旧看上去似乎很旧,被蒙骗上当。
包浆:真正的包浆是整体布满的,尤其是在沁的表面也有包浆,这点很重要,表面有一层玻璃光。作假的一定会破坏玉质表面,使表面失去光泽,沁上也没有包浆(时间短与空气氧化不充分)。
沁色:沁色自然,有红沁、朱砂沁、土沁、水沁、金属沁、水银沁等。受沁程度要因土壤、气候、压力、温度等条件而异。这些色沁一般都由表及里地去分布,有一种层次感、灵动感和通透感,看上去很自然,很舒服。而现代沁染的玉器,发色死,附在表面,没有层次感。
开裂钝化:在裂缝部位用放大镜就可以看到像久旱的土地的裂缝一样,缝隙表面呈V字形钝化、自然。看见这个特征真古玉无疑。新的作假的裂缝都是闭合紧密的。
做工特征:商代玉蝉的雕刻技法以单阴线、双沟阴线和阳线为主。单阴线刻划方法分为两种:其一,用小型勾陀勾划处宽窄深浅均整的阴线,其线条或致密或疏松,而线形刚直有力。其二用坚硬的尖锐玉石片形刀具,以手工推琢刻划而成的阴线,细如毫发。双沟阴线比较普遍,是用小型勾陀旋刻而成的两条匀细平行的阴线组成,给人一种起阳的感觉。阳线较少,减地起阳。
管钻特征:商代玉蝉的钻孔特征明显,管钻钻孔已经广泛使用,其特点是孔壁垂直、光滑,两面孔径大小差别极不显著。两面对钻的台痕已不明显,孔壁平滑,对接准确,孔壁上留有螺旋状的钻痕。
通过以上特征的综合分析,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商代玉蝉的真伪。
结语
商代玉蝉作为中国古代玉器的杰出代表,不仅展现了商代工匠的高超技艺,更凝结了商代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理念。通过对其形制、工艺、文化内涵及鉴定要点的深入研究,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欣赏商代玉蝉的艺术价值,还能进一步理解商代社会的文化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