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S选择树葬:一场关于生命与自然的温柔告别
大S选择树葬:一场关于生命与自然的温柔告别
2025年2月,台湾艺人徐熙媛(大S)因病离世,家人遵照其遗愿,为其申请了环保树葬。这一消息引发了公众对树葬这一绿色殡葬方式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树葬,顾名思义,就是将骨灰埋葬在树下,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回归自然。这种殡葬方式不仅节约土地资源,也符合低碳环保的理念。近年来,在中国各地如太原市等地,树葬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态葬法正逐渐被人们接受和认可。
树葬: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选择树葬,让逝者回归自然,是近年来越来越多人青睐的环保葬。其具体流程包括:
申请阶段:首先需要确认所在地是否有提供树葬服务的公墓或自然葬区,并准备相关文件,如死亡证明书、身份证影本等。提交申请后,需等待相关单位审核。
植存阶段:申请通过后,可以选择将遗体直接埋葬于树根部或植入骨灰。整个过程庄重且充满意义,让逝者真正回归自然。
环保与人文的双重价值
树葬的推广,不仅是为了节约土地资源,也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以及移风易俗。据专家介绍,节地生态安葬是我国近些年大力提倡和推进的安葬方式,社会大众对这种安葬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从环保角度来看,树葬具有显著优势:
- 减少土地资源占用
- 降低碳排放
- 简化葬礼流程
- 减少资源浪费
同时,树葬也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人文关怀。它不仅是一种殡葬方式,更是一种对环境负责、对生命尊重的态度。这种自然且充满诗意的告别方式,逐渐成为现代人追求的理想境界。
从台湾到大陆:绿色殡葬渐成新风尚
在台湾,树葬已逐步推广开来。以台北市为例,木栅“咏爱园”与“落羽之丘”提供了约1万5900个树葬穴位。逝者的骨灰被安置于树下,不设立墓碑,也不记录姓名,以此方式让人们的遗体回归自然。
在大陆,树葬等生态安葬方式也逐步受到社会认可。例如,北京市民王先生将母亲的骨灰葬在了长青园里一棵桃树下。每年清明节前夕,王先生一家都会来到桃树下祭拜,看着长青园的植被愈发茂盛,感受着生命的延续。
然而,树葬的推广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各地殡葬服务机构提供的生态安葬价格差异较大,后续管理费用也是推广的一个障碍。此外,在一些农村地区,生态安葬还是一个全新的名词,亟须加强对节地生态安葬的宣传教育。
未来展望:让生命与自然和谐共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开放,相信树葬将成为更多家庭的选择。它不仅是对逝者的一种尊重,更是对生者的一种启示——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妨放慢脚步,倾听内心的声音,珍惜与自然界的每一次相遇。
大S选择树葬,以一种温柔的方式告别这个世界,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生命、自然与环保关系的契机。这种回归自然的殡葬方式,或许正是我们追寻生命真谛的一条重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