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从边陲小镇到世界级创新中心
深圳特区:从边陲小镇到世界级创新中心
2025年,深圳经济特区迎来成立45周年的重要时刻。45年来,这座曾经的边陲小镇,以惊人的速度蝶变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奇迹”。
从边陲小镇到“试验田”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79年7月,蛇口工业区一声开山炮响,拉开了深圳改革开放的序幕。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这片热土正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在特区建立初期,深圳以“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建设国贸大厦,创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从1980年到1984年,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全面展开,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区开发和各项改革措施同步推进。1984年,邓小平同志第一次视察深圳,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为深圳特区建设指明了方向。
创新驱动,成就非凡
45年来,深圳以创新为动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1980年GDP仅有2.7亿元,到2023年跃升至3.46万亿元,增长超过1万倍。深圳从一个落后的边陲农业县,一跃成为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科技创新是深圳发展的核心引擎。目前,深圳拥有超过200万科技人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74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2.47万家。2022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5.49%,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0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在产业布局上,深圳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前瞻布局8大未来产业。2023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45万亿元,占GDP比重升至41.9%。从“世界工厂”到“中国硅谷”,深圳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
特区精神,薪火相传
深圳特区的发展,离不开一种独特的精神支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这种精神,最早体现在蛇口工业区的改革实践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成为深圳精神的生动写照。
从允许外资银行进入,到创立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平安保险;从创办新中国第一家由企业创办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到创办新中国第一家由企业创办的商业证券公司国信证券……深圳在金融领域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
进入新时代,深圳特区精神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发扬。2019年,深圳被赋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新使命。深圳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核心引擎作用,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站在新起点,迈向新征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圳正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奋勇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深圳将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以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总牵引、总要求,努力在高质量发展、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等方面走在前列。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深圳始终牢记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