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乌尔善揭秘《封神》特效幕后:21国团队打造魔幻史诗
黄渤、乌尔善揭秘《封神》特效幕后:21国团队打造魔幻史诗
《封神》系列电影自立项以来就被誉为是中国魔幻电影的里程碑。导演乌尔善带领国际化团队,以打造像《指环王》那样的电影为目标,通过规模化制片、专业化团队协作和国际化合作,成功打造了这部中国魔幻电影的里程碑作品。
国际化团队打造中国魔幻史诗
《封神》系列电影的制作团队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这不仅提升了电影的技术水平,也拓宽了电影的市场空间。导演乌尔善及其制作团队与乔治·卢卡斯、詹姆斯·卡梅隆、彼得·杰克逊等著名好莱坞特效电影导演一样,在创作之初就具备特效思维,对于不同的场景提前确定制作方案:确定哪些实拍、哪些采用特效、哪些虚实结合,这样即保证了制作流程的顺利进行,也打通了前后期合作,使视觉效果的实现更具整体性及稳定性保障。
黄渤变身姜子牙:特效化妆的精良工艺
在电影《封神第一部》中,演员黄渤每天需花费4-5小时进行特效化妆,才能完成从现代演员到古代仙人的转变。特效化妆总监肖进透露,整个过程包括皮肤纹理处理、面部特征塑造等多个步骤,力求在保持演员表演自然度的同时,呈现出姜子牙独特的角色特征。
传统美学与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
乌尔善导演表示,《封神三部曲》的视效是国际A+级,力求将中国美学与中国创意同世界最先进的电影技术完美结合。例如在场景设计上,摄制组在多个博物馆寻找商朝文物和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元素,美术组根据史实的造型风格和符纹样式进行艺术加工,设计建筑宫殿、角色造型、模型道具等,这些设计能让中国观众指涉到真实且有奢华感的“文化记忆”。
在角色设计上,影片结合中国具有优势的传统武术设计、以及擅长写意描写的仙侠电影特色,结合威亚、绿幕等特技方法进行打斗动作和场景设计,充分挖掘出视觉化的镜头设计美感。如《封神1》中设计杨戬和哪吒破门而出时的场景,用运动摄影、实景实拍与威亚棚拍、绿幕合成等镜头结合,将两小将破门一飞冲天的飒爽英姿表现完美。
创新与挑战并存
尽管《封神》系列电影在特效制作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在实拍电影中插入CGI描摹的人形怪物对中国特效团队来说目前仍是挑战,一方面是中国式怪物的风格设计把握,另一方面是CGI人物真实度的实现。比如《封神1》中的雷震子的造型和动态具有一定考古还原度和概念创意,但其更接近好莱坞风格的怪物形象,不太符合中国观众对传统古代“兽人”的审美期待,再加上在合成光影和材质等细节的真实性上的缺陷,使其与影片整体东方风格产生了割裂感。
但当《封神2》观众适应其造型以及后期精细加工后,其各种呈现就自然许多。《封神2》中有许多像“救殷郊被反噬”“质子团蛊毒尸变”等可圈可点的三维场面,但一般观众对“人脸”有更高的真实感期待,“殷郊法相”面部太接近“人”的造型,似乎缺乏法相威严,当其某些眼神等表情略僵硬就会显得突兀。
未来展望
《封神》系列不仅展示了中国特效大片的整体水平,也为未来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期待中国电影制作团队在发掘更多优秀的中国IP的同时,继续深化对传统文化的探索与传播,形成文化间的情感共鸣。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壮大将为特效发展提供更多机遇,未来的中国电影将更具特色,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