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最新研究: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这个观念可能需要改变了
《柳叶刀》最新研究: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这个观念可能需要改变了
“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这个流传已久的观念,可能需要被重新审视了。近日,一项发表在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上的大型研究,对这一传统认知提出了挑战。
这项研究由北京大学研究人员主导,收集了2004-2008年期间来自中国十个不同城乡地区的约51万人大数据,参与者年龄在30-79岁之间,其中男性约21万人,女性约30万人。研究团队对这些人群进行了长达12年的随访,期间共记录到约5.6万人死亡,其中包括约2.3万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约1.7万人因癌症死亡,这两类疾病合计占总死亡人数的72.5%。
研究结果令人震惊:酒精摄入量与死亡风险以及死于酒精相关癌症、肝病、心血管病的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换句话说,饮酒量越多,这些疾病的风险就越高。更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少量饮酒也会增加死亡以及死于心血管病、癌症、肝病的风险。这一发现彻底颠覆了“适量饮酒有益健康”的传统观念。
这一结论并非孤立的发现。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团队在另一项研究中也得出了类似结论:只要摄入酒精,就会加速生物衰老,增加疾病风险。研究通过对基于中国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和英国生物库两大队列的纵向数据分析显示,与持续不饮酒的人相比,无论饮酒频率或纯酒精摄入量如何变化,只要开始饮酒,生物年龄就会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
那么,为什么饮酒会对健康造成如此大的危害呢?酒精(乙醇)进入人体后,会经过肝脏代谢产生乙醛,这是一种已知的致癌物质。乙醛不仅会损伤心肌,影响心脏功能,还会损害神经系统,导致记忆力减退。此外,酒精还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同时增加肝脏负担,可能导致脂肪肝、肝炎甚至肝硬化。
从心血管健康的角度来看,过量饮酒会增加高血压、脑卒中(中风)的风险,影响血脂代谢,使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世界心脏联盟在一份声明中明确指出,即使是少量饮酒,也会增加心血管病风险,包括冠心病、中风、心衰、高血压、心肌病、房颤和动脉瘤。
面对这些科学证据,我们不禁要问:到底什么是安全的饮酒量?遗憾的是,答案可能并不乐观。《柳叶刀》子刊发表的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已经证实,所谓的“适量饮酒”并不能减少全因死亡和包括心血管死亡在内的疾病特异性死亡。观察性分析显示,与不饮酒者相比,无论是既往饮酒者、适量饮酒者还是重度饮酒者,死于大多数主要疾病的风险都更高。从遗传学证据来看,与不饮酒相比,适量饮酒对于预防死亡没有任何净益处。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更是将酒精饮料归为人类1类致癌物,其中的乙醇和与饮酒相关的乙醛也被列为1类致癌物。这意味着,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最安全的饮酒量就是“零”。
当然,对于已经养成饮酒习惯的人来说,完全戒酒可能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研究也表明,戒酒是改善健康状况的关键一步。对于大量饮酒者来说,只有彻底戒酒才能降低房颤风险,同时减少其他疾病的发生概率。对于新诊断的房颤患者,戒酒可以显著降低缺血性中风的风险。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发现,喜欢饮酒的房颤患者如果能够管住嘴,不饮或少饮,可以降低近50%的房颤复发风险。
综上所述,最新的科学研究正在逐步揭示一个残酷的现实:饮酒,无论是“适量”还是“过量”,都可能对健康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或许是时候重新思考我们与酒的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