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甲骨文中的“歹”,原来这么有故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甲骨文中的“歹”,原来这么有故事!

引用
腾讯
9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625A06FHP00
2.
https://www.sohu.com/a/770914255_121119378
3.
https://www.sohu.com/a/771902607_120384571
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8%8F%AF%E6%80%9D%E6%83%B3
5.
https://vocus.cc/article/5fd9399afd897800016b0356
6.
https://www.baike.com/wikiid/7281386907430674608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6%A9%E5%8D%97%E8%AA%9E
8.
http://www.esk365.com/hydzd/dzdzyyb.php
9.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03/06/40526250_1133003696.shtml

“歹”这个字,如今我们常常用来表示坏或恶劣的含义,如“歹徒”、“歹意”等。然而,你可能不知道,这个字在甲骨文中竟然表示“剔去肉后的残骨”。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这个字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它背后又藏着怎样的故事?

01

从残骨到恶的象征:一个字的演变史

在甲骨文中,“歹”字描绘的是一块剔去了肉的骨头,形象地展现了“残骨”的样子。这个字形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后来逐渐演变为金文、小篆中的形态,最终定型为现代的“歹”字。

“歹”字的演变过程充满了历史的痕迹。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这个字形逐渐简化,但始终保留着“残骨”的基本特征。这种演变反映了古人对“残缺”和“不完整”的认知,也为后来“歹”字引申出“坏”、“恶”的含义埋下了伏笔。

02

从身体到道德:一个字的引申义

在古代文献中,“歹”字的用法逐渐从具体的“残骨”引申到抽象的“坏”、“恶”含义。这种引申义的形成,与古代社会对“残缺”和“不完整”的道德判断密切相关。

在《说文解字》中,许慎解释“歹”为“列骨之残也”,强调了其“残缺”的本义。然而,由于“残缺”往往与“不完整”、“不完美”联系在一起,古人逐渐将这种物理上的残缺引申到道德层面,用来形容“坏人”或“坏事”。

这种引申义在古代文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红楼梦》中描写秦可卿的病情时说“秦氏也有几日好些,也有几日歹些”,这里的“歹”就引申为“不好”、“恶劣”的意思。再如,“为非作歹”这个成语,更是直接将“歹”与“坏”、“恶”联系在一起。

03

从古到今:一个字的现代用法

进入现代汉语,“歹”字的用法更加丰富多样。它既可以作为形容词表示“坏”或“恶劣”,如“歹毒”、“歹意”;也可以作为名词指代“坏人”或“坏事”,如“歹徒”、“为非作歹”。

此外,“歹”字还出现在一些固定词组中,如“好说歹说”、“不知好歹”等,这些词组进一步丰富了“歹”字的表达方式和语境。

从甲骨文中的“残骨”到现代汉语中的“坏”、“恶”,“歹”字的演变历程见证了汉字文化的深厚底蕴。这个看似简单的字,承载着古人对“残缺”、“不完整”的认知,也反映了社会道德观念的变迁。今天,当我们使用“歹”字时,不妨回想它背后那段悠长的历史,感受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