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十号线四座车站移交运营调试,全线开通进入倒计时
广州地铁十号线四座车站移交运营调试,全线开通进入倒计时
近日,广州地铁十号线建设传来重大进展:五凤站、东沙站、广钢新城站、大干围站等四座车站正式完成“三权”移交,标志着这些车站由建设阶段转入运营调试阶段。这是该线路自开工建设以来取得的又一重要阶段性成果。
广州地铁十号线全长约25.2公里,贯穿天河、越秀、海珠、荔湾四大组团,线路起于既有天河客运站,终于西塱站,分为既有段(天河客运站~石牌桥)及新建段(石牌桥~西塱)两部分。该线路承担着天河商业中心、珠江新城等城市核心区的交通联系功能,是填补广州市中心区轨道空白的“加密线”。
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截至目前,十号线土建工程累计完成91%。全线14座车站中,已有12座车站封顶并进行机电施工,剩余1座车站正在进行土建施工,另有1座车站处于前期准备阶段。14个区间中,13个已贯通并完成机电施工,仅剩1个区间仍在进行土建施工。此外,广州大道中至西塱段轨行区、广钢新城车辆段也已实现“三权”移交。
特色车站建设亮点纷呈
在首批移交的四座车站中,广钢新城站和东沙站的建设过程颇具亮点。
广钢新城站是十号线中单层面积最大的车站,其北侧靠近110千伏和220千伏架空高压线,这给正常的起重吊装作业带来了巨大挑战。为解决这一难题,广州地铁和北京城建的地铁建设者们创新性地采用了高度更低的反循环钻机,并通过“坑内倒运、单边出土”的方式,成功避开了高压线的制约。
东沙站则是全线首个开工、首个封顶、首台盾构始发、首批移交的车站。该站土建施工过程中面临复杂的地质条件,包括淤泥层、砂层、强风化粉砂质泥岩等,裂隙发育丰富且地下水量大。为确保基坑安全,施工方设置了500多个监测点,进行实时人工及自动化监测。同时,通过应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建设者们解决了管线检修空间留设、公共区装修吊顶及附属设备安装等难题,为今后类似机电装修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线路意义重大,市民翘首以盼
十号线的建设对完善广州市轨道交通“环形+十字+X形”主骨架线网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该线路不仅能够提高既有三号线的运力,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其西端与广佛线的衔接还将促进广佛两市轨道交通的深度融合,推动广佛同城化发展进程。
根据目前的工程进度,十号线距离全线开通运营已越来越近。随着后续各项调试工作的稳步推进,这条贯穿城市核心区域的重要地铁线路将为广州市民的出行带来更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