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科技助力重生:日本能登半岛地震重建纪实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科技助力重生:日本能登半岛地震重建纪实

引用
观察者网
11
来源
1.
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4_08_15_744939.shtml
2.
https://finance.sina.com.cn/wm/2024-08-17/doc-incixcsi6664556.shtml
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2024%E5%B9%B4%E8%83%BD%E7%99%BB%E5%8D%8A%E5%B3%B6%E5%9C%B0%E9%9C%87
4.
https://www.engineering.org.cn/sscae/CN/10.15302/J-SSCAE-2024.05.008
5.
https://iugsd.tsinghua.edu.cn/news/view?id=823
6.
http://www.news.cn/world/20250102/45749f43bf32467e892eb601ca7473fa/c.html
7.
https://www.showapi.com/news/article/66e92c1e4ddd79f11a0bf6bb
8.
http://www.kedaoagri.com/news_index/news_detail?id=6791b0e0bc944b10326dc401
9.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69261687
10.
https://www.shanghai.gov.cn/nw4411/20250111/aaaacd243e84421c8cf92c6dfea1a8ec.html
11.
https://si.taiwan.gov.tw/Home/citizensSay/view/2750

2024年1月1日下午4时10分,日本石川县能登半岛发生7.6级地震,震源深度仅10公里,最大震度达到日本气象厅地震烈度表中的最高等级7级。地震引发5米高海啸,造成240人死亡,1291人受伤,19人失踪,超过4.6万人紧急避难。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也成为了科技创新和应用的重要契机。

01

地震预警系统的成功应用

地震发生后,日本气象厅迅速启动了紧急地震速报系统。从16时10分10.0秒检测到地震波,到16时10分16.0秒发布第一报预警,仅用了6秒钟的时间。预警范围迅速扩大,最终覆盖了从北陆到关东的广大地区,这是日本气象厅紧急地震速报实施以来警报范围最广的一次。

这一预警系统的成功应用,为民众争取到了宝贵的避险时间,有效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统计,此次地震中因直接地震伤害导致的死亡人数为16人,远低于阪神大地震的6434人和东日本大地震的15894人,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预警系统的提前预警。

02

科技引领的韧性城市建设

地震发生后,日本政府迅速启动了重建工作。在重建过程中,科技的应用成为了提升城市韧性的关键力量。

城市规划的科技革新

日本在城市更新中注重韧性城市建设,建立了完善的韧性城市规划体系。在规划体系的最顶端是国土强韧化规划,下面则是防灾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这两者结合的地方就是城市防灾规划,最典型的规划类型就是防灾城市的营建规划,它是由各地方城市编制,包括了地震、海啸、雨洪灾害、火灾等方面内容。

在具体实施中,日本采用了“二阶段城市规划”法,即第一阶段决定规划区域和骨架,第二阶段基于与居民间的协商决定详细的规划。这种以人为本的规划方式,确保了重建工作既能满足防灾需求,又能兼顾居民的生活便利。

建筑安全的技术升级

在建筑安全方面,日本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例如,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广泛采用了隔震技术和减震技术。隔震技术通过在建筑物底部设置橡胶隔震支座,将建筑物与地面隔离,从而减少地震能量的传递;减震技术则是在建筑物内部设置阻尼器,吸收地震能量,减少结构振动。

此外,日本还采用了先进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如高强度钢材、高性能混凝土等,进一步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日本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例如,在供水系统中安装了智能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水质和水压,确保供水安全;在交通系统中采用了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控交通状况,优化交通流量,提高应急响应效率。

03

重建工作的成果与挑战

经过数月的紧张重建,灾区的基础设施已基本恢复,大部分避难民众已重返家园。然而,重建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灾区的经济恢复仍需时日,部分企业因地震影响而倒闭,导致失业率上升;灾区的心理创伤治疗工作仍在进行中,部分民众仍存在心理阴影。

面对这些挑战,科技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可以更精准地预测经济走势,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心理创伤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04

展望未来

2024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结束为期一周的日本南海海槽“巨大地震预警”,但这并不意味着地震风险的消失。相反,这更提醒我们,地震预警和防灾减灾工作永远在路上。正如日本防灾担当大臣松村祥史所说:“南海海槽地震很难正确预测,所以日常的准备非常重要。”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将能够更好地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挑战。而2024年能登半岛地震的重建工作,无疑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